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量危险废物跨省倾倒 每吨非法获利数百元

华商报 2018-01-17 05:26 大字

为减少处理成本、逃避监管,大量危险废物被千里迢迢偷运到其他省份偏僻的乡村,肆意倾倒或填埋,导致树木枯死,空气污染。

近年来,广西、河北、安徽、湖南等多地发生遭不法分子将危险废物跨省倾倒、填埋事件。这些危险废物少则数十吨,多则上万吨,违法者每吨获利数百元,给地方环境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偏僻乡村成危险品堆放场

“一开始以为这些东西是修路用的柏油,想不到竟然是毒害我们的东西。”说起去年春节前后村庄旁一个废弃砖厂存放的危险废物,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禄新镇地有村村民黄海寿仍然充满愤怒。

自2016年开始,刘某某、韦某某等人将6650多吨废油从广东运输到广西来宾市,在多地堆放、倾倒、填埋。地有村就是堆放的地点之一。涉案人员晚上偷偷将14500多桶、重约3980吨的强酸性炼油废渣分批运到这个偏僻乡村,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露天堆放。

直到强烈刺鼻的化学味不断散发,周围植物不断枯死,村民们才意识到这是有毒有害物质,向有关部门举报。经相关部门鉴定,这些废渣被随意堆放、倾倒、填埋后发生不同程度泄漏,导致当地环境受不同程度污染。

在广西贺州市,同样发现两个倾倒强酸性危险废物的地点。2017年6月,招某某等人通过林某某等人,将400吨左右的危险废物运到贺州八步区联盟村、址洞村的偏僻地点倾倒。

“首批前往取样检测的工作人员只戴了普通的口罩,随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适,一些工作人员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八步区环保局局长岑家兹表示,这些危险废物对环境损害较大。

不仅在广西,近年来,安徽省五河县、湖北鄂州市、江苏苏州市、湖南宁乡县等地也相继查处了多起危废跨省倾倒案件,少则数十吨,多达上万吨,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悉,跨省倾倒危险废物的地点,一般分布在省际交界或者江河的上游,人流物流密集,运输方便且不容易被发现。一些涉事企业负责人称,由于跨省取证难度较大,执法部门查处后一般只追究运输者和处置者的责任,废物源头方往往以处置方式“毫不知情”推脱责任。

违法倾倒一吨能挣几百元

记者调查发现,跨省倾倒危险废物已经形成黑色利益链。

办案民警介绍,在贺州市八步区“6·9”跨省转移倾倒危险废物案中,肇事企业曾经支付了600多万元给一家正规的环保企业处理了700多吨油渣。但肇事企业负责人招某某认为处理费用过高,他通过伪造手续突破监管,将800多吨剩余危废物交给无资质的中间人处理,仅支付70万元处理费用。

在钦州港重大硫酸泄漏案中,肇事企业钦州天锰锰业有限公司的储存罐倒塌破裂,1100吨废硫酸泄露,并一度使钦州港部分企业停产。经过专业机构鉴定,造成严重生态环境损害。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公司负责人杜某为获得上家给的处理补贴,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非法收储了15000多吨90度硫酸。从源头生产企业到天锰公司,经过三四个环节层层抽取利润,天锰公司仍可每吨获利480元。

参与贺州信都镇“6.9”案的办案人员表示,跨省倾倒危险废物,暴露了相关环境监管的缺失。据透露,犯罪嫌疑人招某某在危废物已经被广东某地环保部门查获的情况下,竟还通过层层中间人,将剩余的超过一半危废物非法转移。专家称,有效打击跨地域环境犯罪,必须协调各部门、各地方通力合作,形成全流程、网络化的监管体系。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补短板 破难题 强“三农” 武宣县大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综述

“现在甘蔗价格相比去年涨了几十块钱呢。”“甘蔗尾也能卖一百多块钱一吨。”“开春还可以多种几亩甘蔗。”2018年1月2日,在三里镇台村的“双高”糖料蔗基地,几名砍收甘蔗的村民一面挥舞着手中的蔗...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