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牢记职责践诺言 记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第一书记李永楷

来宾日报 2018-01-16 11:08 大字

和律村第一书记李永楷(中)在指导农户管理百香果。

“刚到和律村,得知全村有1721户6142人时,内心感到一阵紧张。”2015年10月,李永楷带上简单的行李,从自治区党校来到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担任第一书记。回忆起驻村报到第一天的情景,他坦言,当时倍感使命光荣而又责任重大。

“我不能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殷切期盼!”当天晚上,李永楷写下第一篇驻村日记。

“武宣县瓜果飘香示范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两年多来,一个个荣誉彰显这名第一书记的担当。

激发干事创业动力

和律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35亩,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09户,贫困人口1137人,贫困发生率18.6%,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喀斯特地貌贫困地区。

如何让和律村尽快脱贫致富?李永楷不断寻找破解困难的办法。

李永楷从整合“五星党员”动态管理和评分定级登记工作入手,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评分定星”办法。按照年龄、行业、流动情况、健康状况等实际,将农村党员分为“创业类”“管理类”“老弱类”“外出类”等4个类别。采取量化积分办法对分类党员实行“星级化”和“登记制”管理,有效激发全村132名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走出一条“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路子。

外出创业党员纷纷联系村党总支部返乡投资创业,掀起了党员带头创业的高潮。在南宁做水果批发生意的女党员华琼回家乡承包种植80多亩哈密瓜,带动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武宣在全县推广了和律村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评分定星”的做法。

找到产业发展路子

李永楷深知,产业发展是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根本保障。两年来,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哈密瓜、砂糖橘、百香果、三华李、生猪、黑山羊、肉鹅等产业,实施“千百万”特色农业产业工程,打造富硒种养循环田园综合体。

“有产业支撑,不愁脱贫难。很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的基地务工,增加了收入。”李永楷引以为豪的是,他率领全村坚持发展产业,为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路子。

贫困户陈小莉的丈夫2016年因病去世,她独自撑起这个困难的家。经过李永楷多次动员,陈小莉以3万元贴息信贷入股合作社,除了每年有1000元的租金收入外,在基地务工每年还有收入约1.5万元,同时还获得1万元产业扶贫奖励,年底还有4000元入股分红。如今,她加建了一层楼,当选合作社副理事长。

去年,全村87户贫困户获得政府贴息小额信贷399万元,90户贫困户签订协议入股参与生猪养殖扶贫示范小区,每户每年获2000-4000元的收入;全村有124户413人通过贫困人口“双认定”,为2018年整村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补齐短板乡村更美

“基础设施建设是和律村发展的短板。如何把短板补齐,同时又能调动全村群众的积极性?”李永楷和村“两委”干部分析后,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来抓。

如今,各种“示范”的牌匾挂在和律村哈密瓜种植扶贫示范基地入口,基础设施项目也随之而来。但是李永楷深知,争创这些荣誉,不是要打造一个“盆景”工程。他把争取到的项目,尽量分到7个自然村,让所有农户共享扶贫成果,提高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通过李永楷的多方努力,2016年以来,全村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3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成龙干等4个村灯光球场、塘莲等4个村戏台、司律等3个屯级综合服务楼,以及209国道至五和小学、村委道路提升工程等6条硬化道路。2017年,和律村被评为来宾市市级“宜居乡村综合示范村”。

□广西日报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卢佶 陈德仁

新闻推荐

易梅代表 加强文物保护 挖掘旅游资源

易梅,武宣县东乡镇王道村村民委主任。东乡镇是武宣县发展旅游产业的“排头兵”,易梅认为,当地旅游产业应向旅游资源多元化方向进一步发展。作为市人大代表,她此次带来了《关于修复武宣县文笔宝塔的议...

武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宣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