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深度开发 创新升级 挺起工业经济脊梁
合山产业转型工业园区正在建设的碳酸钙企业。(资料图) 缫丝厂的工人在对蚕茧进行加工。
编者按:1月10日,市长雷应敏在来宾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集中力量做强现代特色农业、资源深度开发……为推动来宾经济扎实走出困境、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人民群众逐步过上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那么,来宾市要做强资源深度开发,将剑指何方?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黄勇对此做了解答。他说,来宾的资源深度开发主要在蔗糖、碳酸钙、蚕丝绸等资源型的产业上。
一根甘蔗:吃干榨净
来宾,作为广西丘陵地带的中心地域,每年夏季,一眼望去,几乎是望不到边的蔗海,该产业在全市农业的比重超过了70%。那么,来宾人除了把甘蔗用来制糖外,还做了哪些深度开发?
现状:
聪明的来宾人,是这样做的:甘蔗渣用来造纸以及提取纤维素、糠醛和制造价值相当高的阿拉伯糖和木糖醇;废糖蜜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待发酵形成沼气利用后回归甘蔗地,为甘蔗生长提供养分……
据悉,全市现有7家制糖企业(集团、公司),共14家糖厂,员工近1万人,2016/2017年榨季总日榨生产能力10.5万吨;制糖企业固定资产原值43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0亿元,资产总额92亿元。2016/2017榨季,全市累计产糖量78.63万吨。
其实,制糖业不仅是来宾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全市重要经济增长点。它是集农产品种植业、加工工业和流通业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有机结合的产业,是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来宾共有5家利用蔗渣制纸浆的企业,年产蔗渣浆能力达45万吨;35家利用蔗渣浆造纸的企业,年产生活用纸、文化用纸能力达85万吨;1家利用糖蜜生产酒精的企业,年产酒精能力达5万吨;1家利用糖蜜生产酵母的企业,年产酵母能力达4.8万吨,年产酵母抽提物能力1.96万吨;3家利用滤泥及蔗渣灰生产生物有机肥的企业。今年,全市糖业综合利用实现产值约50亿元,初步建成广西乃至全国最完整的糖业循环经济基地。
短板:
然而,在对这根甘蔗“吃干榨净”的同时,来宾市制糖工业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据市工信委总工程师黄勇介绍,目前来宾市糖厂总日榨能力已达10.5万吨,按正常榨期150天计算,每个榨季需要原料蔗量1500万吨以上,才基本达产。但近几年来,每年全市原料蔗产量只有1000万吨左右,并呈下降趋势,使得大部分糖厂处于“吃不饱”状态。
另外,制糖企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来宾所有糖厂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有10%,处于国内中等水平;自动化控制水平仅限于单机、单工序控制的初级阶段,全厂、全流程的集中统一控制基本上没有形成,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有,来宾市糖厂现有的生产工艺均是亚硫酸法,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国外糖厂大部分是碳酸法生产工艺。
措施:
为此,市委、市政府已下定决心,全面贯彻落实《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大力调结构、抓创新、强管理、提质量、降成本、拓市场,切实提高来宾市蔗糖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实施“退桉还蔗”工程为重点,稳定甘蔗种植面积。从2017年至2020年,要求全市每年新增甘蔗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到2019年,全面建成105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实现进厂原料蔗1200万吨以上。
另外,进一步做好延伸产业链工作。今后,将加大对糖果生产、饮料、朗姆酒、用白糖生产冰糖、低聚果糖、三氯蔗糖、浓缩蔗汁等与食糖相关产品及聚乙烯醇等化工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开展糖醇联产可行性研究,做长蔗糖的产业链,打造具有来宾特色的糖业综合利用品牌。
一块石头:磨平成镜
十余年前,在忻城、武宣等大石山区,曾因资源的困乏,导致当地居民抱怨连连,有的人曾自嘲说“人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这里一眼望去全是石头!难道还能靠石头吃饭?”
如今,“石”来运转,这些与众不同的石头资源,真的让当地居民“吃上了饭”,还成为了来宾市发展碳酸钙产业的“金矿”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现状:
记者从市碳酸钙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获悉,目前来宾市完成碳酸钙(石材)资源地质调查3项、普查1项、详查10项,初步探明各类碳酸钙(石材)矿产资源储量约360亿吨,其中石灰岩139亿吨、白云岩220亿吨、方解石1237万吨,饰面石材用灰岩7.9亿立方米。
全市共有碳酸钙企业(不含水泥企业)51家,其中:全市建成投产碳酸钙(石材)企业共33家,其中生产碳酸钙粉体企业21家,产能约660万吨/年;石材企业12家,产能670万平方米/年;在建或筹备碳酸钙(石材)项目17个,其中碳酸钙粉体项目16个,建成后产能约为940万吨/年,石材项目1个,建成后产能约为200万平方米/年。
短板:
虽然有了先天的资源优势,但来宾的碳酸钙产业起步较晚,还未完全形成碳酸钙(石材)开采——加工——研发——应用一体化产业体系。
措施:
来宾开始着手制定碳酸钙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矿业换产业,项目配资源”的发展理念,以做强产业、做精产品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资源整合为抓手,在资源深度开发上,将进一步拉长碳酸钙产业链,打比方说就是“把一块石头磨成一块平镜”的开发效果。到2020年,来宾要实现碳酸钙(石材)产值超百亿元,建成广西最大的非金属新型材料基地,形成功能性粉体新材料、绿色建材、环保涂料、绿色包装系列产品,力争把来宾打造成为西南地区“绿色钙都”。
一枚蚕茧:破壳成蝶
一棵桑树,一枚蚕茧,一根蚕丝,这是来宾种桑养蚕地区的农民每天频繁接触的事物。最近几年,来宾积极应对国家“东桑西移”产业转移战略,桑蚕业发展稳中有升,为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状:
据市工信委统计,从2010年起,来宾市产茧量跃居全区前列,茧丝绸产业成为来宾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成为来宾市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以及经济、社会共赢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来宾市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切入点,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产业化”的生产模式,2017年全市桑园统计总面积约59.9575万亩,鲜茧产量达到6.8333万吨,农民售茧收入达到22.3亿元。来宾市桑园面积占全区的19.4%、蚕茧产量占全区的18.8%。桑蚕生产遍及全市6个县(市、区)64个乡镇,全市有1073个村屯、16.78万农户发展桑蚕生产。象州、忻城两个县桑园面积均超过20万亩。其中,象州县是国家桑蚕农业标准化科普示范基地。
另外,来宾市现有鲜茧收烘企业(工场)114家,缫丝企业13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共123组自动缫生产线,生产能力达49200绪,丝棉被加工企业20家,年可加工干茧超过11000吨。全市的茧丝加工形成“茧-丝-被”的生产格局,丝绸印染、纺织和其它深加工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市白厂丝质量普遍达4A级以上,部分产品出口国外。2017年1-10月,全市茧丝绸产业产值达到23亿元。
短板:
不过,目前全市茧丝加工企业全年约消耗本市蚕茧产量仅为65%左右,还有1/3的蚕茧需外销。在蚕丝绸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不足,一方面是桑蚕生产方式方法落后,产出率低,另一方面是蚕茧经营市场混乱,蚕茧质量低,以及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加工水平低。这些制约因素,在短时间内还将难以有效解决。
措施:
今后,来宾市将全力抓好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一是要加强对蚕农进行桑园管护技术的指导,引导蚕农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科学砍伐,综合防控桑园病虫害,促进桑园高产优质。二是要推广省力化种桑养蚕新技术,尽快实现桑园机械化耕作、机械化砍伐、方格族自动上簇、省力化采茧等,减轻种桑养蚕劳动强度。三是逐步建立蚕病防控体系,通过蚕沙无害化处理,加强蚕房消毒,优化养蚕环境,有效控制蚕病的大面积流行发生。另外要加强桑蚕生产人才队伍建设,增加桑蚕科技经费投入。
同时,要扩大茧丝绸企业加工规模,推动蚕茧丝精深加工。一是扩大企业加工生产能力。在鼓励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新的大型丝绸加工企业,提高茧丝绸精深加工能力。二是积极推进丝绸深加工。重点扶持现有的桑蚕加工企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还有,通过与高校联合,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桑、蚕、蛹、蛾、茧、丝资源在造纸、食品、生物材料、饲料、医药、美容、保健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扩大产业集群。重点加大桑枝、蚕沙、蚕蛹等蚕桑资源副产品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桑枝培育食用菌、造纸和制造木地板、纤维板,蚕沙制造生物肥等,多方面、多层次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拓宽蚕业发展新领域,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新闻推荐
根据有关规定,经中共来宾市委研究决定,对肖修建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肖修建,男,1970年2月生,壮族,籍贯广西来宾,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广西区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广西武宣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拟...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