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一减”赋予发展新“热能” 来宾市以“热电联产”推进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张朝广 通讯员 李清婧
偌大的工厂抬眼望去却不见烟囱和烟尘,只见一条大大的管道架空通入生产车间,耳边只闻机器的轰鸣声。8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市工业园区河南工业园的广西植护云商实业有限公司,看到一派繁忙的景象。
广西植护云商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中高档生活用纸的企业,项目总投资7亿元,拟建设占地面积350亩,10条高速纸机生产线及75条纸巾加工设备,形成年产中高端生活用纸25万吨,实现年产值20亿元,各项税收6000万元,提供800多个就业岗位。
“公司之所以决定到来宾投资,看中的就是在这里不需要建设锅炉,用汽像用‘自来水’一样,开启开关即可,无须烧煤,可以直接使用园区的集中供热,大大节约了成本。”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国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建成2条高速纸机及15条纸巾加工生产线,年产规模5万吨。
该公司可以直接使用河南工业园集中供热,得益于来宾市环境服务业试点项目的实施。据了解,来宾市环境服务业试点项目于2016年7月获原国家环境部批复,投入500万元重点在河南工业园开展3年环境服务业试点项目,以“热电联产”为依托,利用3年时间创建三大环境服务平台(“热电联产”大气污染第三方集中治理平台、“互联网+”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综合环境服务平台),提升环境服务能力,将河南工业园打造成“热电联产”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
“试点期间,主要以‘热电联产’为依托替代燃煤锅炉31台,累计超过200蒸吨;减少标煤消耗2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040吨,减排氮氧化物1776吨,减排二氧化碳62万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转好。”市工业园区国土规建环保局局长何扬告诉记者,“热电联产”不仅有效保障工业园区用热企业的用热需求,而且彻底解决了空气污染等环保突出问题,这“一增一减”中,让传统重污染产业也找到了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
多余的“热能”变成城市发展的“热能”,实施集中供热,新建用热企业将不需占地建锅炉,节约了土地和成本,提高用热企业市场竞争力。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来宾市以“热电联产”作为城市招商引资的新优势、新名片,坚持“资源换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城市经济焕发新“热能”。
“公司依托来宾电厂两台30万千瓦和广西投资集团来宾发电有限公司两台36万千瓦火电机组,供热规模600吨/小时,年供热能力达340万吨。”来宾市广能热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宁君告诉记者,目前,河南工业园已实现集中供热管道全覆盖,管道长度超过40公里,蒸汽平均汽价仅为130元/吨,成功吸引60余家企业先后落户园区。仅2018年就新增12家用热大户进驻园区,增加产值61.03亿元、税收2.99亿元。
同时,试点期间来宾市积极创建环境服务平台,发展“互联网+”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新业态,依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整合国内外高水平科技资源,提供清洁生产服务;由来宾市新天环保有限公司倡议发起,联合国家科研机构,开展综合环境服务,引导服务企业聚集发展。目前,园区内已有环境服务企业70余家,在环境技术、环境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等领域开展环境服务。
经历“爬坡过坎”的阵痛,“热电联产”的“热能”正在升腾为推动来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能”。“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继续发挥‘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优势,打造绿色环保型工业园区,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何扬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根据《中共来宾市委宣传部来宾市文明办来宾市妇联〈关于做好第二届来宾市文明家庭推荐评选表扬活动的通知〉》(来文明办〔...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