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钱货”变“抢手货” 来宾市造纸白泥创新应用新工艺“帮企减污”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莫永娟 通讯员 杨胜才
当前,白泥(造纸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填埋或堆放的处理方式会造成水资源和土壤污染,但来宾市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却让它们变废为宝。
记者了解到,市生态环境局搭建“帮企减污”平台,指导企业摸索白泥应用于砖瓦烧结新工艺,总结出一套技术成熟的白泥烧结砖及其制备方法,并于今年4月14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让白泥从“赔钱货”变成“抢手货”,解决来宾市造纸、砖瓦两个行业的治污难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多赢。
综合利用帮企减污
在来宾市新望新型建材公司厂区钢棚内,堆放着从造纸企业运来的白泥,制砖师傅将白泥按一定比例混入其他制砖原料。不久后,一批批砖胚出炉成型。窑炉烧砖过程中,整个厂区也没有往常浓浓的二氧化硫的酸烟臭味。
“制砖时加入10%左右的白泥,能很好地起到固硫脱硫作用,减少制砖过程80%的二氧化硫产生量,还能节约能源和设施投入成本,减少机械腐蚀、磨损和延长设备寿命。”这项新技术的主要发明人、新望新型建材公司总经理黄呈爱说,该公司以前末端脱硫每天需1.5吨、耗费8000元的片碱,现在用白泥脱硫每天只需运费和一名工人300元的工资,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几年前,这些白泥,曾是当地造纸企业的“心头大患”。
来宾市东糖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洪庆说,从前造纸过程源源不断产生的白泥,让他们非常头疼。“我们公司每天产生约250吨白泥,原来是运到6公里外的填埋场处理。”李洪庆说,一个白泥填埋场使用年限为10年,容量100万吨。在白泥新工艺研发前,公司的填埋场将到使用期限,容量也达到上限,想要建设新的填埋场很难。
难在何处?李洪庆告诉记者,填埋场征地、环评标准设计、维护、运输等系列费用每年约300万元。白泥新工艺应用后,相当于每年节约300万元。
日产日消缓解多重压力
白泥新工艺的应用,不仅给企业带来红利,更给政府职能部门“减负”。“以前企业对白泥采取填埋方式时,执法人员每个季度或者逢节假日及特殊天气都要去巡查,了解砖瓦企业末端治污设施投运情况,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覃振权说,白泥新工艺应用后,巡查次数少了,无形中缓解了财政收支压力,也促进了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的协作关系,从以前的“面对面”转变成现在的“肩并肩”。
来宾市白泥产生量约占全区50%以上,每年产生的白泥约25万吨,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白泥新工艺应用后,来宾市制浆造纸企业的白泥可以很快消化利用,减少堆放白泥给环境带来的风险。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来宾市39家砖瓦企业已有90%与造纸企业签订白泥供应运输合同,根据合同明确的运输使用量测算,砖瓦行业月使用量约为2万吨,基本可以实现白泥产消平衡。
随着白泥的利用渠道拓宽,也节约一大片土地资源。据测算,一个白泥堆场占地面积约50亩,使用年限10年,来宾市3家造纸企业每10年可节约150亩土地。实现白泥“日产日消”后,3家造纸企业累计每年节约运输成本、土地使用及维护成本约900万元。
新工艺带来多赢局面
当前,来宾市白泥新工艺的应用,解决了造纸、砖瓦两个行业企业的治理难题,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科技效益逐步向区内部分市县辐射。目前,柳州、桂林、崇左等地的生态环境部门及砖瓦企业,先后到来宾市学习砖瓦行业治理技术,部分企业大胆试水、共享福利。
“‘帮企减污’是来宾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当前来宾市砖瓦行业普遍从中受益。”覃振权介绍,来宾市推广白泥新工艺的应用,带来多赢局面。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推动这项技术走标准化之路,从工艺、流程、制定地方标准等方面不断完善,让这项技术走出来宾市,面向广西,甚至走向全国,更好地助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新闻推荐
农生文雷应敏会见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高层 深入沟通交流 推进项目建设
本报讯(记者韦海臣)6月3日,市委书记农生文、市长雷应敏会见到访的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爱民一行,双方...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