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引进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试验 蚕桑业或将迎来改变
罗平(右)来到养蚕实验基地检查指导。进入五龄后的蚕。
6月1日至2日,记者跟随市科技扶贫特派员来到兴宾区七洞乡社头村看到,该村一个蚕室里的蚕一二龄采用饲料养殖,这一做法深受养蚕户欢迎。据来宾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站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罗平介绍,这是他们正在进行的小蚕人工饲料饲养试验,如获得成功,将对来宾蚕桑产业优化调整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饲料喂养优势大
“一龄只喂一次饲料,平时桑叶要喂九次。我们要种桑、管桑、采桑、切桑,喂食桑叶可能出现撒叶不均匀、不及时的情况,导致蚕个体大小不一。”2015年7月,罗汉清和几名同伴在社头村成立广西来宾市鑫丝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小蚕共育基地,5年的育蚕经验让他感触很深。除减少劳动量外,饲料喂养不受天气影响,可减少病害,预防农药中毒。“从目前饲养的情况看,饲料喂养的蚕产的茧白而大,有的茧可抽出955米长的丝。”罗汉清说。
记者了解到,饲料喂养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与广西蚕业推广站研发形成的一种养蚕法,由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罗平及其团队引进创新试验,相较于传统的养蚕方法,饲料喂养优势明显。一是如果直接喂食桑叶,采摘的桑叶若携带病菌,容易导致蚕被感染;二是桑叶可能被农药污染,蚕吃后很容易中毒死亡;三是化肥使用不当会引起蚕病死。
记者在现场看到,喂养的饲料主要成分为桑叶,只不过这些桑叶被打成粉末,需加水和成面团状蒸煮灭菌,再用刀或切料机削成面条状。
罗平表示,目前他们已试验6批蚕,全部获得成功。若全年不同季节均试验成功,将在全市推广。
蚕桑业将迎来改变
罗汉清告诉记者,该小蚕共育基地为周边农户集中饲育优质健康三龄小蚕,提供收购蚕茧、供应蚕业物资、引进优质良种桑苗、免费提供养蚕技术培训和蚕病防控等服务项目,特别是在脱贫、减贫方面,通过利用上级扶贫资金组织200多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流转土地189亩(其中贫困户23亩),吸纳贫困劳动力37人就业,累计带动贫困人口937人发展经济。
“去年受天气影响,养蚕户上半年收入普遍不高,下半年才有所回升。”罗汉清说,在基地带动下,去年养蚕户收入高的达六七万元,少的有两三万元。若采用饲料喂养,可能结果会不一样。记者了解到,除养蚕可增加收入,入股的贫困户还可分红,去年所有贫困户共获得10万元左右的分红。若今年基地总收入提高,分红也将增多,将会刺激当地养蚕业的发展。
除刺激当地养蚕业的发展,还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果小蚕全部采用饲料喂养,就不需要再为育蚕种桑。我准备把原本供应育蚕用的桑地改成桑芽菜地。”罗汉清说。目前桑芽菜市场价较高,且货源紧缺,这对于罗汉清来说是个机遇。除了可生产桑芽菜,还可制作桑叶茶,此茶具有清补降糖功效,很受欢迎。
新闻推荐
群众在现场观摩甘蔗机械化田间管理作业。全程机械化种植的甘蔗长势。人工种植的甘蔗长势。本报记者蒙进煌通讯员罗文武文...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