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里的“亲密接触者” 市人民医院三名护士的战疫故事

来宾日报 2020-04-10 09:45 大字

樊春柳阮湘湘卢媛妤

“每个人都怕,但总要有人挺身而出。”这是来宾市人民医院护士樊春柳、阮湘湘和卢媛妤的共同心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们主动请缨到隔离病房战疫。在隔离病房里,她们用精湛的业务和敬业的态度,诠释医护人员的使命与担当。目前,她们已结束14天的医学隔离,返回原岗位工作。

近日,她们向记者讲述了战疫时期里的难忘经历。

樊春柳:既是“战士”,也是“服务员”

洗手消毒,穿戴防护口罩、帽子、鞋套……2月11日晚,樊春柳穿戴好防护装备后进入隔离病房值班。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老”护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着多年护理经验的她还是有些恐慌。

“快”是樊春柳的工作状态,但在隔离病房,她不得不慢下来。原来,多层防护装备让她感到胸闷、呼吸不畅,甚至有些恶心。她意识到已经不适应原来的工作节奏,必须作出改变,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为此,樊春柳在为患者做治疗时,刻意放慢动作,减缓走路速度,并及时调整心态,才逐渐适应隔离病房的工作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在隔离病房,樊春柳既是“战士”,也是“服务员”。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新冠肺炎“宣战”,与病毒“赛跑”。每天,她给患者送早餐、送药,测量生命体征、雾化、采集血标本和咽拭子,清理垃圾,环境消毒……同时,她还化身为“心理医生”,一边给患者治疗,一边陪他们聊天,安抚他们的情绪。

由于防护装备稀缺,樊春柳在隔离病房里不敢喝水,6个小时下来,她的身体严重缺水,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不停地灌水。

在抗疫的日子里,有苦有泪也有感动。樊春柳记得,一岁患儿的父亲每次都会先给孩子戴上口罩,再让护士进入病房做治疗,这一小小的举动让她感到暖心,顿时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

阮湘湘:把患者当作亲人

“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快了快了,奶奶别急,没事的。”

一位老奶奶因发烧、咳嗽被送入疑似隔离病房观察治疗。入院后,老奶奶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过度的担心让她的血压急剧升高。为缓解老奶奶紧张的情绪,阮湘湘“化身”她的孙女,与同事每隔半小时进入病房,为她多测量几次血压,陪她聊天。

虽然阮湘湘在疑似隔离病房工作,但与确诊隔离病房里的患者相比,疑似病房里的部分患者反而更紧张。因此,阮湘湘要给予他们更多心理上的关爱,当亲人一般照顾。

“老奶奶出院那天很开心,笑眯眯的。”阮湘湘笑着说,看着老奶奶康复回家,她感觉所有的苦和累都值得。

除了老奶奶,一名三个月大的患儿也让阮湘湘心疼不已。每次为这名患儿采集血标本时,阮湘湘都下不了手,有时只能在同事帮忙下完成。因为扎针一次,患儿哭一回,她听着孩子的哭声也流泪。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阮湘湘还是很心疼,因为自己也是一位母亲。

2月26日是阮湘湘2岁儿子的生日。“那天晚上和老公视频,看到他们正在唱生日歌,我才想起是儿子的生日。”阮湘湘很愧疚,她只能隔着屏幕祝儿子生日快乐。虽然不能陪儿子过生日,但她相信孩子长大后会理解她,而且家人也非常支持她。

卢媛妤:不忘医者初心

“可不可以和医生商量,我的宝贝不用打针,因为打了几次都打不进。”

“我是儿科护士,你先让我找找宝宝的血管,评估过后再让医生决定,可以吗?”

面对患儿家属的担忧,卢媛妤耐心地与对方沟通。

其实,卢媛妤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就听闻患儿的血管太小,输液、抽血难度大,家属很心疼宝宝。这让卢媛妤倍感压力,满是雾气的护目镜和双层手套给她的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为让患儿尽快康复,拥有丰富经验的卢媛妤不到10分钟便找到患儿的血管,最终扎针成功。

“谢谢!”家属悬着的心最终得以放下,连声向卢媛妤道谢。简单的两个字,足以让卢媛妤开心不已。

此后,每当患儿需要输液或抽血,家属都点名找卢媛妤。“患者的肯定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不忘医者初心。”卢媛妤告诉记者。

(来宾市人民医院供图)

新闻推荐

兴宾区“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获自治区肯定

来宾讯4月1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调研组到兴宾区调研“稻鱼综合种养”项目,称赞模式好,有成效,值得推广。据悉,兴宾区通过发展稻...

来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宾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