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重任,大爱无疆,来宾5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 冲锋在前,共同战“疫”! □本报记者 何彩威 莫永娟 通讯员 张燕 陆俞成 文/图

来宾日报 2020-02-05 07:15 大字

1个“80后”,4个“90后”,平均年龄29岁,这是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队伍;

2人是中共党员,3人已递交入党申请书,这是一支冲锋向前、敢于担当的队伍。

“我志愿加入驰援湖北医疗队。我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指引……”1月29日晚,在驰援湖北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誓师大会上的庄严宣誓后,来宾市人民医院5名援鄂医护人员在忙碌的工作中,随时候命,只等那一声令下。

迟疑吗?或许有。退缩吗?不能够。他们中有35岁的二孩爸爸,有26岁的大男孩,也有孝顺懂事的贴心女儿……但在疫情面前,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奔赴前线的战士。在待命启程的日子里,记者专访了这支医疗队的5名成员,深深感受他们千里援鄂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勇气。

黄彬彬:

“我是党员,必须冲锋在前!”

“接到驰援湖北的通知后,我第一个报名。”今年30岁的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黄彬彬是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这场不期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黄彬彬把它当成一次考验。“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战士!我是党员,必须冲锋在前!”

黄彬彬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汉,凭着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被选任为这次赴鄂援助医疗队的领队。

“合格的医护人员要有一份担当和胆识,疫情严重,总要有人站出来。”年纪不大、身材壮实,黄彬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冲劲。“大家都抓紧点时间,因为出发是一下子的事情,思想不要放松。”在医疗队微信群,黄彬彬积极履行领队职责,时刻提醒队员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驰援湖北,我们不仅代表来宾,还代表着广西,更代表整个医护人员队伍。我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要全力为前线疫情防控添一份力量。”黄彬彬迅速进入领队角色,与自治区赴鄂援助医疗队紧密联系的同时,时刻跟队内成员保持沟通,随时准备出发。黄彬彬说,“这支队伍,要整整齐齐出发,平平安安回来。”

覃晓:

“湖北不是‘龙潭虎穴’,我相信国家。”

覃晓2018年毕业后进入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两年重症科的历练,让他成为科室业务骨干。女友石雯燕毕业后随他回来宾,同在市人民医院工作。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始时,覃晓就对女友说:“如果有需要支援,我会第一个报名。”同是医护人员,石雯燕明白覃晓的坚持和决心,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1月29日正式确定援鄂名单。当晚的誓师大会后,覃晓的微信朋友圈“炸”了:“你才工作多久?”“为什么一定要去湖北?要不然再考虑一下?”覃晓的回答很简单:“湖北不是‘龙潭虎穴’,现在全国有那么多医疗队伍前去支援,要相信国家,相信先进的医疗手段,我会保护好自己。”

重症医学科的高强度工作,锻炼出覃晓沉稳冷静的处事风格,同时也深得病人信任。覃晓翻开手机相册,给记者看了一张重症病人写给他的纸条的照片,纸条上写着:这两天互(护)士对我照顾很好。这是1月23日病人经过抢救转危为安后,用颤抖的手写下的纸条。字迹虽歪歪扭扭,却承载了对覃晓满心的认可。“就是这些细微点滴的成就感,让我对驰援湖北、抗击疫情充满信心。”覃晓说。

胡庆文:

“决定去湖北,我对家人‘先斩后奏’。”

1月29日,胡庆文中断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进修课程,赶回来宾。上午9时30分,科室主任交代他,做好驰援湖北的准备;10时又打来电话,确定安排他去;12时许,他才通过微信告诉爱人要去支援湖北疫区的消息。

“我驰援湖北的决定,对家人来说是‘先斩后奏’,根本来不及商量。”胡庆文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质彬彬。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英雄出征 驰援湖北

“家里的事不用担心,只要你平安回来!”丈夫与梁燕深情告别。送行仪式现场。本报讯(记者莫永娟文/图)2月4日8时许,在简单的送行...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