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睦团结刻在碑上住进心里 金秀瑶族自治县连续两年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成果扫描
“舅舅,您别计较,请您到家里吃个饭,外甥向您赔礼道歉。”
“没事了,我自己也没有做好长辈的表率,也有错,舅舅也向你道歉。”
日前,金秀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调解一桩涉瑶“舅甥打架”赔偿案件时,依托瑶族群众陪审员的协助,调解员引用瑶族“石碑”公约中“和为贵”“大团结”瑶民相处原则进行调处,案件最终得以完满调解,舅甥双方打开心结、握手言和。
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少数民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邀请“石牌头人”“泰玛”“瑶老”等当调解员,巧用“石牌律”化解矛盾纠纷,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2018年,该县连续两年被国家信访局授予信访工作“三无”(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县荣誉。
“石牌律”延续村寨百年和谐
“石牌律”是金秀瑶族共同订立的规约,并篆刻在石牌或抄写在纸上、木板上,供村民遵照执行。石牌上的文字由石牌组织的头人一致通过,具有原始民主性质和强大的威慑力。几百年来,金秀瑶族人一直遵守“石牌律”的内容,使日常的生产生活井然有序。如今,在金秀大瑶山,有不少瑶族村寨把村规民约刻在石碑上,以此规范村民行为,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调处少数民族群众矛盾纠纷新路子,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为主,信访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机制。
同时,利用大瑶山民风淳朴、少数民族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石牌律”、民族语言、乡音乡情等要素,着力在“情”字上下功夫,破解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难题,拉近干部群众距离,有效化解“一口气”的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助推社会稳定和民族大团结。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通过“石牌”条规化解民间纠纷200多起。
多方联动把纠纷化解在基层
近年来,金秀在扎实做好日常排查、公开接访、领导包案等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石牌头人”(指善于言辞、办事公正、有胆识,在寨子里有一定威信的男子)受人尊崇等优势,邀请他们参与调解矛盾纠纷,使瑶族村寨许多矛盾纠纷得到成功调处。据悉,该县共组织培养了近50名“石牌头人”成为基层调解员,大量瑶族村寨民间纠纷通过“石牌头人”的规劝、法治宣传教育得到及时调解,把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该县组织政法、信访、农林水等部门通过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建立“便民群”,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第一时间掌握和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同时,加强对调解员“泰玛”(“泰玛”瑶族语言,意为兄弟)业务培训,利用他们收集村寨维稳信息、化解矛盾纠纷以及宣传法律政策。今年以来,该县通过调解员“泰玛”出面化解民间纠纷100多起。
注重发挥民间力量优势,是该县不断巩固拓展“石牌律”解纠纷、保安定的关键一招。当前,该县立足“老”和“调”字,着力在多元化解和庭前调解上下功夫,通过多部门联动、“瑶老(即在村寨负责处理对内、对外各项事务,而又得到群众信任的老人)参与、巡回办案等多元化方式,推行“双语”调解,运用“方言瑶语”断案,破解涉法涉诉案件调解难问题,有效化解民商事案件纠纷。
今年以来,该县政法部门通过加强与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部门联动调解,通过多方联动,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0多起。“瑶民敬畏‘石牌律’,以传统的石碑精神规范群众活动,破解一些群众思想僵硬问题,真正让‘和睦团结’刻在石碑上,住在人心里。”当地瑶族调解员盘志林如是说。
□本报记者 何彩威 通讯员 秦建华
新闻推荐
“80后”瑶妹子和有爱的“寿星茶” 记广西金秀寿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
“80后”的赵毅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瑶家妹子,从小看到祖辈采茶的艰辛,她决心发奋读书,走出大山。与茶结缘的她,在上海打拼10年已...
金秀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秀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