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气象人:直面风雨“烤”验

来宾日报 2019-09-03 09:54 大字

雨量传感器的翻斗。 工作人员清洗雨量传感器。

已是立秋时节,但来宾的天气依然骄阳似火,在高温天气里,有这样一群气象人,为更好地做好气象服务,他们顶着高温,对分布在来宾各个乡镇的自动气象站进行巡检和维护。为体验来宾气象人在高温“烤”验下的艰辛,近日,本报记者跟随来宾市气象局工作人员深入乡村田间开展日常维护工作。

未雨绸缪 仔细检查区域站设备

为保证区域自动站的正常运行,8月28日下午15时,市气象局3名装备保障维护人员前往兴宾区三五镇和良江镇巡检和维护该区域的自动气象站。

“台风‘杨柳’准备来临,要前去巡检和维护自动气象站设备。”当天,市气象局信息技术与保障中心工作人员王永明告诉记者,来宾市每个乡镇都分布有自动气象站,为了保证区域站设备正常工作,平日都需要人工检修和维护,尤其在台风和暴雨来临前后,必须仔细检查站内的每个仪器。

三五自动气象站设立在兴宾区三五镇人民政府大院内的一个偏僻角落里,由于平时很少有人经过,四周已长满杂草和瓜藤。“我们必须先铲除这些杂草和瓜藤,才能确保自动气象站检测数据准确。”王永明说。

当天下午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几名工作人员挥舞着镰刀割草、用抹布擦拭设备上的灰尘,并检查仪器工作状态。王永明介绍,自动气象站是精密仪器,为确保仪器安全,来宾市自动气象站一般设立在各乡镇的政府大院内,或是在学校里,极少数自动气象站安装在村庄。“高温天气出去巡检都要带清凉油和防蚊虫的药水,以备不时之需。”王永明说,村落里的自动气象站较难维护,不仅要常除草,还要警惕蚊虫叮咬和毒蛇袭击。

天气助手 传递可靠信号

在区域站内,记者看到一根10余米高的避雷针,避雷针旁有一根铁柱子,上面安装有风向传感器和风力传感器,除了这些仪器,还有雨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如何工作?

“降水量靠雨量传感器检测。”王永明介绍,雨水进入雨量传感器的漏斗后,滴落到计量翻斗上,当所接雨水容积达到预定值0.1mm时,计量翻斗因重力作用翻倒,处于等待状态,而另一个斗室处于接水工作状态,如此反复循环。在翻斗侧壁上装有磁钢,它随翻斗翻动时从干式舌簧管旁扫描,使干式舌簧管通断,即翻斗每翻倒一次,干式舌簧管便接通一次,送出一个脉冲信号。

“温度传感器、风力传感器、风向传感器等设备也会根据环境产生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会自动传输回气象台,每隔5分钟传输一次。”王永明说,信号数值需经过人工分析,以保证数值准确可靠。一旦仪器数值出现异常,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护。

运筹帷幄 助力金秀“氧吧”创建

夏季雷雨及台风天气较多,在特殊天气到来前,气象部门会密切关注天气动态,提前组织天气会商,通过微信服务群及时发布消息,或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向用户传递各类警报。

“一旦有特殊天气,我们会通过LED、大喇叭等方式,向群众提供天气预报。”王永明介绍,目前,来宾市共建成12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5个来宾市国家基本气象站、4个农气土壤自动水分观测站和9个农田小气候站。此外,来宾市范围内还建成农村预警大喇叭693套,全市行政村覆盖率达91%。建成信息服务站69个,乡镇覆盖率达100%;综合信息LED显示屏50块,乡镇覆盖率达67%,所有国家级台站已全部建设新型自动气象站;建立了基于MSTP的气象业务骨干传输网络;气象探测环境实景、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等监控系统。

2016年,来宾市国家基本气象站新站率先成为广西第一批无人值守站台试点。2018年,气象部门全力帮助金秀开展生态气候资源评估,组织各有关部门加强生态资源系统性观测,组织专家编写申报材料,积极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金秀瑶族自治县斩获广西首个“中国天然氧吧”。■晚刊记者 李冠才 文/图

新闻推荐

我和图书馆的故事 □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四年级 钟陈睿

妈妈说,小时候我爱闹腾静不下来,只有看书才能让我静下心来。我喜欢看书,可我家里书不多,翻来翻去都是那几本。开始时,我看得津...

金秀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秀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