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艺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 来宾市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扫描

来宾日报 2019-06-27 11:49 大字

核心阅读

来宾市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月23日下午,市群众艺术馆开展“红河情韵·来宾籍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80余幅来宾籍艺术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让观展的市民感慨来宾文艺界卧虎藏龙;

5月29日,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文化志愿者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充满正能量的表演为该校150名“折翼的天使”送上儿童节的祝福;

6月7日,市博物馆内刺绣、做香囊、绘制壮锦图等活动精彩纷呈,孩子们在老师口授相传的熏陶下感受来宾市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

文化载体从书法绘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受众从普通市民到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今年来宾市作为壮美广西·多彩艺术——2019年第三届“5·23全民艺术普及日”活动的主场,持续一个月的系列活动让市民获益良多。近年来,来宾市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文化设施

夯实硬件基础

长期以来,来宾市坚持“政府主导、重心下移、整合资源、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通过“上级支持、财政划拨、部门帮扶、社会捐助和群众自筹”等“五个一点”方式,筹措资金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2011年6月,来宾市成功跻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了覆盖城乡和所有行政村,在全国可推广和借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来宾样板”。为巩固成果,近年来来宾市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去年7月,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市档案馆新馆相继投入使用,成为来宾市新的文化地标。“未来的图书馆将不再是大众印象中刻板单调的借书、还书,我们致力于打造多方位、复合型的综合图书馆。”市图书馆馆长何俊鹏介绍,新馆未来将逐渐承担文化、教育、学术研究、培训、讲座以及职工文化娱乐体验等功能。

此外,全市7个图书馆均达部颁三级馆以上标准,7个文化(群艺)馆达部颁二级馆以上标准,70个乡镇文化站中有41个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站以上标准,804个行政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均达到“六个一”建设标准,艺术普及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艺术普及阵地不断得到加强。

打响文艺品牌

覆盖更多受众

“品学兼优澹怀荣利,孝友廉洁楷模士林。岭南才子两粤宗师,巍巍师道万世敬尊。”以“岭南才子”“两粤宗师”郑献甫(字小谷)的经历为蓝本的大型历史彩调剧《大师道》,一经公演便好评如潮;全国首部反映蔗乡生活的大型彩调剧《蔗乡女》将来宾市“中国糖都”的名片广为传递;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圣堂山杜鹃花游旅节”或者“盘王节”期间,歌舞剧《瑶都神韵》使中外游客充分领略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一系列精品桂中文艺品牌不断涌现,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政府打头阵,文化进乡村。来宾市文艺大展演已经连续举办十届,以政府牵头组织并提供经费支持,以群众自发参与为主要形式,年终评出优秀文艺队、优秀节目、优秀编导、演员等奖项,极大地带动了基层群众参与积极性。此外,来宾市于2014年开始实施惠民文艺演出进基层活动,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工程项目之一,每年政府出资购买精品文艺节目送到村屯、社区、学校、企业、军营等基层一线,特别是偏远地区,让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18年,全市共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山歌会1万多场,篮球赛3万多场,电影下乡1.9万多场,各类培训2万多次,服务群众200多万人次。

“乡演途中,‘缤纷·老乡艺术团’棒棒哒!”这是来宾市社区明星团体——“缤纷·老乡艺术团”的总编导、教练员陈芳媛,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的一次乡村演出历程。从“村晚”到扫黑除恶,从志愿服务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许多晚会上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来宾市的艺术普及工作通过无数个这样接地气的文艺团体,把精彩的文艺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

多元普及模式

促进资源共享

如今,不论是城区还是乡镇,不少中老年人晚饭过后又多了一项可选择的娱乐活动——点开微信订阅号“来宾文旅云”,找到“老年生活”板块欣赏学习。他们看到的视频资料等内容,正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一部分。“每天晚上我都花半个小时看一看‘来宾文旅云’,学点养生、书法知识,挺好的。”城区退休职工覃宝钢感慨道,年轻时没有这么好的资源,现在闲下来要好好长长见识。

这得益于来宾市积极搭建的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数字服务平台——“来宾文旅云”。目前来宾市1区4县1市、26个乡、40个镇、4个街道、720个村、74个社区正部署开通各自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目标总数合计885个。目前,各个平台均包含移动端网页版、移动端WAP、PC端网页版与微信公众号对接,同时为每个平台分别配送了数量不等的数字资源。资源类别主要有人文大观、文学博览、文娱乐园、旅游天地、老年生活、少儿世界、教育培训等;资源格式有视频、音频、图文等,满足市民不同的文化需求。

除此之外,全市各级群艺(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分馆、村(社区)服务点等,公共文化服务一体机随处可见,让群众获益良多。该一体机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来宾文旅云”平台)的终端呈现方式之一,通过大屏幕呈现并共享文化资源,同时将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覆盖到基层乡村,基层群众可通过一体机和手机、PC机终端设备,享受到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莫永娟 通讯员 孟艳清 覃玲玲

新闻推荐

六巷乡 从“被迫拆”到“主动拆”

5月29日,笔者来到六巷乡王钳村胶厂屯、朗冲屯,只见村庄格外干净整洁。自“三清三拆”工作开展以来,六巷乡按照上级相关决策...

金秀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秀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