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留下人 城市拴住心 ——我区以柳州来宾为样本探路新型城镇化建设

广西日报 2017-12-15 07:43 大字

本报记者 骆万丽

■阅读提示

3年前,柳州、来宾成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3年后,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初步形成,柳州和来宾样本给探路新型城镇化的各设区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启发。我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速度,广西路在何方?近期,在广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推广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采访了柳州市来宾市以及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公安厅的有关负责人,探讨广西推动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取得的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1 产业不空心 城市有内容

柳州市柳东新区,充满现代气息的国际会展中心前,“广西柳州汽车城”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人烟稀少的甘蔗地。10年后,一座充满活力的产业化新城加快崛起。

以汽车为主题,柳东新区在2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局、聚合了汽车整车生产、研发、零部件配套物流、教育培训、会展贸易、金融保险、运动文化、检测检验等功能区域。在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两大整车制造基地的带动下,联合电子、宝钢集团、福耀玻璃、玲珑轮胎等行业龙头纷至沓来,形成10公里的产业配套半径。

以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布局建设一个新区,并不多见。柳东新区是我区试点“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先行者。柳州市副市长旷青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柳东新区是秉承产城融合的理念,按照“先布棋盘,再落棋子”的原则,从规划、建设、实施等多个层面,推进“柳东新区”——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把新区的功能和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在一起。

高起点的规划、完整的产业链、相对独立的空间布局,为汽车城形成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搭建了极好的平台。2016年,柳东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07年建区时的39亿元提升至759.7亿元,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1.5亿元增长到23.89亿元。

产业的兴起和集聚,必然吸引人气与要素的聚集。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柳东新区优先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区功能,通过产业带动和城市建设,不断聚集人气:职教园、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柳州园博园等一批项目为新区吸引了旺盛的人气;快速公交通达城市各功能区,缩短了新城与老城之间的距离;安置房工程解决了企业、学校职工住宿难的问题;小学和初中的进驻实现了新城与老城的教育资源共享……目前,柳东新区建成区已吸纳人口18.6万人。“着手于‘产\’、着眼于‘城\’、落脚于‘人\’,柳州走出一条‘产、城、人\’全面融合、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旷青春说。

记者观察: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的柳州经验,正是通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目的。

2 服务均等化 农民定心又“定根”

家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石架屯的赵宇去年随进城务工的父母来到金秀县城,如今他已经成为县民族小学的一名学生。“我在县城读书,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不用再分开了!”

在来宾,像赵宇这样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有90%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今年只有“15岁”的来宾市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2015年来宾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为了让农民能进城并扎根城市,来宾市依托试点这一契机,扎牢教育、住房、就业的“铁三角”,让进城农民“定心定根”——

顺应大量农村学生进城求学的大趋势,来宾投入44.26亿元推进城区32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及6个县(市、区)45所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完成新建学校(幼儿园)52所,成为广西第一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市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的设区市。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青年农场主培训、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等,提升新型农民技能。居住在城镇的农民可在城里工作、创业,也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大部分农民实现了既能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又可以“离村不离地”。

率先在全国采取“以购代建”模式,打通棚户区改造和商品房转换通道,解决大批中低收入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安置问题,加大住房保障货币化安置。目前已有近8万棚改居民受益,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22.13%。

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启用自治区第三代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区、市、县(市、区)、乡(街道)四级全部联网。农民进城务工后以企业职工身份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可享受相应待遇。

2015年以来,来宾市累计有超过30万农民落户城镇,城镇人口大幅提高。

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区将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常住人口提供转变,把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已在城镇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

记者观察: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这是新型城镇化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东西。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市财政支出和公共产品提供对所有居民无差别、全覆盖。

3 深化户籍改革 减少城市候鸟

他们居住在城市,却没有城市户口;虽生活在城市,却难以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对于进城务工农民工来说,一个求而不得的城市户口让他们如同城市候鸟,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迁徙,终究只是城市里的过客。

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户籍制度改革是绕不开的坎。

今年12月,全区落户条件最高的南宁市提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低”的落户门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拿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各类专业人才,均可“零门槛”入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可直接办理户口;取消父母投靠子女的年龄限制;商品房不再是落户南宁的准入条件……

为了突破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户籍坎”,柳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签订劳动合同两年以上,社保实际缴满半年以上,即符合市区落户基本条件”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

自治区公安厅治安警察总队副总队长李俊华表示,围绕促进6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目标,我区正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放开高校毕业生、长期居住在城镇人员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为各类人员落户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目前,南宁、梧州、贵港、来宾、百色市已完成本市户口迁移政策调整工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框架基本形成。2013年至今,全区已经有52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记者观察:一方面是城市空间快速扩张,而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由于户籍、购买能力等限制,被拒于城市大门之外,游离于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之外。户籍制度是阻隔在城乡之间的主要壁垒。人的城镇化始于户籍制度的改革,成败的关键也在于此。随着我区各地户籍改革制度深入推进,城市的门槛不再高高在上,也为农民进城打开一扇“希望之窗”。

新闻推荐

周日农夫市集 买农家土货

经历几天的阴冷,本周日开始气温回暖,趁着好天气,市民到南国今报大院里来转转,逛逛今品·农夫市集,买些农家土货,丰富一下周末的餐桌。本周调集的荤菜品种有,大瑶山野生态猪、高山黄牛肉,还有融水香鸭和农...

金秀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秀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