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人工耳蜗,改变母女命运
“妈妈,妈妈,我要看《爸爸妈妈》(动画片名)。”4月1日,在来宾市城区某小区,兰女士看着女儿小萍(化名)在自己怀里撒娇,满脸幸福笑容。“这多亏了国家人工耳蜗免费救助项目。”为让女儿能听得见、讲出话,兰女士先后经受了家庭破裂、经济困顿等磨难。好在,获得国家人工耳蜗免费救助项目后,兰女士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带女儿训练,最终女儿不但能听到声音,还学会讲话。她自己也再次收获一份甜蜜爱情,如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命运
8月大女孩患极重度听力障碍
兰女士是来宾市合山市河里镇人,2015年8月27日,女儿小萍降生。在兰女士还没充分享受到做母亲的喜悦,8个月大的女儿就被诊断患有极重度听力障碍。
“当时,我感觉天要塌了!”兰女士不敢相信,在带着孩子到南宁、广州检查后,她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医生建议马上做手术,植入人工耳蜗,否则晚了更难矫正,可植入一只人工耳蜗至少要12万元,而小萍需要植入一对。当时丈夫每月工资仅3000多元,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小萍被诊断患有极重度听力障碍后,兰女士希望给女儿做手术植入人工耳蜗,但丈夫对此沉默不语,也不回来看望女儿。兰女士只好暂住在娘家,四处打听治疗方法。
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2017年3月,她申请到国家助听器免费康复救助项目,这让她重生希望。
“小萍刚来时还在喝奶,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碰到事情只会哭。”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师赵秋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为更好地照顾孩子,兰女士在来华市场租了一间房子,为省钱,她坚持每天背孩子走路去做康复训练。
同期训练的孩子戴上助听器后都有所好转,但小萍仍对声音毫无反应。眼看训练周期就要结束,兰女士急得流下了眼泪。
改变
女儿一声“妈妈”让她哭成泪人
虽然女儿上一次康复训练效果不佳,但兰女士没有就此放弃,她继续一边打零工一边打听其他康复渠道。某天,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人员向她推介国家人工耳蜗免费救助项目,兰女士听完后眼睛一亮,马上提交了申请材料,并且顺利通过。
面对一万元的检查费,夫妻俩起了争执。丈夫不赞同给孩子做手术,兰女士却坚持要做。后来,靠着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兰女士终于筹足检查费,办妥了各项手续。兰女士本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丈夫却在孩子做完手术的两个月后跟她离婚,并中止支付生活费。
生活困顿、感情受挫,女儿需要继续治疗,各方面压力让兰女士喘不过气来。“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女儿手术顺利是我唯一的安慰。”兰女士说。
2018年7月,植入的人工耳蜗正式开机,康复训练每天都在紧张地进行中。考虑到母亲的陪同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兰女士咬紧牙关再次跟亲戚朋友借钱坚持陪同孩子做康复训练,60岁的母亲也经常过来帮忙。
3个多月后的一个晚上,兰女士下班回家,母亲兴奋地跟她说:“孩子刚才说‘尿尿’了!”孩子第一次发声,兰女士兴奋得差点掉下眼泪。又过几天,她回到家里,孩子冲她叫了一声“妈妈”,这让她瞬间泪奔。
欣喜
重获新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看到小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升,2019年4月,兰女士将她送到普通幼儿园,自己也找了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白天由母亲送孩子到康复中心上单训课,晚上兰女士则通过微信在单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国家人工耳蜗免费救助项目配套的康复训练原本只有一年的免费训练时间,2019年国家实施新的救助制度,小萍的原项目结束之后,兰女士又继续申请了救助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小萍的听觉能力平均识别率从最初的32%提高到95%。
女儿会讲话后,兰女士的心情也开朗起来,并收获了爱情,再婚后与爱人在来宾市区的一个小区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对人工耳蜗,让这对母女重新开启人生的温馨之旅。
据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李旻介绍,通过国家康复项目改变现状的,不只是小萍母女。据统计,每年在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就有60人,目前全市办有残疾人证的听力障碍患者有4193人。■晚刊记者 莫岑 实习记者 覃丽丽
新闻推荐
3月18日,合山市举行2020年政金企对接集中签约活动,加强政银合作、银企对接,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有力服务合山经济高质量发...
合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