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大王”带富乡邻 记合山市北泗镇在勤村人大代表蓝庭先

来宾日报 2019-09-07 10:16 大字

“哞——哞——”伴随着一声悠远浑厚的长鸣,放眼望去,一个朴素的身影蹲坐在田埂上,与体态健硕、毛色光亮的牛群合成一幅农乐图,让人不免想起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身影就是蓝庭先,合山市北泗镇在勤村人大代表、合山市六畜兴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也是带领群众发展“养牛”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随着合山市矿产资源的枯竭,一直以来做煤炭生意的蓝庭先也没能逃脱煤炭产业衰落带来的巨大冲击,眼看红火的生意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瞬间熄灭,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他坐在家里的灶台前,盯着手里的柴火发呆,“火要烧火旺,必须勤加柴!”想到这里,他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他要去找“柴”,给火加足料。终于,他发现利用废弃的秸秆、稻草发展肉牛养殖,既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以保护环境,又能带来收入。蓝庭先再次走上创业之路。

成功的路上总会充满艰难险阻。由于饲养的肉牛基本上从北方调运过来,个头高大、品种优良,但受地域、气候、食料等因素影响,肉牛很难适应南方生活,再加上缺乏专业技术,大部分肉牛体质变差甚至死掉。村民乃至亲朋好友相继出现各种劝弃的声音,劝他莫在肉牛身上栽跟头。面对现实的窘困和精神上的压力,他依然奋勇前行,通过自学养殖技术,在网上找资料,到全国各地养牛场“取经”,终于掌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养牛技术,养殖场也开始正常运转起来。质疑声变得越来越少,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凸显,他的养殖场发展成为一家集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蓝庭先找到了合适的创业路子,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他的心头还有一个结:虽然自己富了,但看到身边还有很多人在贫困线上挣扎,蓝庭先心里很着急。他想到,自己是一位企业主、更是一名人大代表,他要把好路子跟大家分享,带大家一起增收致富,一起过红火的生活。

他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主动与北泗镇党委政府、在勤村村委商议争取支持,规范建设养牛基地。鼓励村民发展肉牛养殖,挨家挨户给村民传授养牛致富经,辐射并带动北泗镇瀑泉村、里仰村等周边贫困村1066户贫困户养殖肉牛。贫困户采取向公司赊购牛仔——公司按市场价收购模式进行创业,同时,贫困户还可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牧草,按每吨250元的价格卖给公司;也可利用市政府的扶贫专项资金10000元入股公司,连续三年按每年1000元的标准分红,第四年可一次性领取等同10000元的牛或物资。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公司与他们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将实现产业化经营和脱贫致富的双盈目标。

下一步,蓝庭先计划投入资金扩建第二、第三期工程,扩大养殖基地规模,建成肉牛常年存栏达1000头、年出栏肉牛2500头,种牛存栏700头,年出栏商品种犊牛600~700头,年生产销售玉米秸秆饲料2万吨的龙头企业。

□覃晓华 李平 兰婷丰

新闻推荐

上门送鸡苗 情暖贫困户

8月9日,来宾合山供电局扶贫队员一行到岭南镇里兰村江村屯,为4户贫困户送去351只鸡苗,助力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致富...

合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