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户覃立龙:手艺在身 致富不愁 ——本报“精准脱贫驻村调研”采访行走进合山见闻之三
图为覃立龙(中)在店铺维修三轮车。
□本报记者 卢鑫 欧承鑫 何彩威 黄伟 文/图
“老板,帮我检查看看我的三轮车,它不能启动了!”一位拉货师傅将车推进覃立龙的修车店。在一番检查之后,确定是点火线圈出了问题。7月19日,本报“精准脱贫驻村调研”采访行小分队在合山市岭南镇岭南新村脱贫户覃立龙的修车店看到,因为覃立龙修车技术好,许多车主选择把车放在他的店里进行维修或养护。
因为上有80多岁的患病老人,下有读书的小孩,住房条件差且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生活窘迫的覃立龙之前被列为贫困户。
被列为贫困户的覃立龙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贫困户而“等、靠、要”,在外务工的他看到三轮车作为农村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维修养护三轮车大有市场,学会维修保养技术将能改变他的生活状况,于是他就外出找修车店进行学习。
“为了能学习到修车技术,当时想着就算不要工钱也要学精学透修车技术,相当于‘背米打工\’了。”覃立龙对记者说。在外学习的日子很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成归来之后,在当地政府部门及驻村工作队员张庆高的鼓励和帮助下,2016年,覃立龙在村口租了一间约15平方米的店面,开了一家三轮车配件店。由于覃立龙服务态度好、技术好,许多车主在车辆有问题之后都会来到他的店里,找他帮忙维修。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陆陆续续有三、四辆三轮车送到店里让他修理。覃立龙一直忙前忙后,根本没有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整个采访是在见缝插针中进行。“有时候要修车修到晚上9点10点都有。”覃立龙说,他爱人也没有闲着,一直帮助他打下手,比如传递修车工具,或者帮三轮车充气等。她在其他时间还会到镇上打零工赚钱,夫妻俩十分勤奋。
在覃立龙的店里,记者看到店铺里全是三轮车的配件,大件有三轮车的后轴,小件到螺丝垫片。“随着配件越来越多,自己在店里居住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覃立龙边修车边说,人家晚上睡觉和家人一起,我是和这些配件一起睡。随着配件的增多,覃立龙又租下了隔壁的一间小房间来住。现在工作生活基本都是在店里,随时为有修车需求的客户服务。依靠勤劳的双手和过硬的技术,店铺一间变两间,覃立龙家庭收入开始稳定,达到了脱贫标准,2016年他顺利脱贫摘帽。
通过危房改造,覃立龙家建起了二层小楼。同时,覃立龙家还在当地两家合作社有入股,每年都能得到合作社的利润分红。如今,覃立龙将精力放在了修车店,夫妻俩正用双手为全家的幸福生活打拼。“现在对自己的修车技术有信心,希望能想办法多赚些钱,扩大修车店的规模,过上更加美
好的生活。”覃立龙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合山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见闻 □麦登奎 王艳荣 覃能源
“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企业满意为最高标准,进一步简化、优化办事流程。”“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继续推行市领导和部门联...
合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