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日报》 NakupendaWeWe □麦登奎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收藏玩家一般都比较喜欢收藏古钱币、旧版人民币和纪念币之类的老物件,可我家至今却还收藏有一份别具一格的藏品——2008年7月1日发行的《来宾日报》首期纪念特刊。
然而,我与《来宾日报》的不解之缘却远不止从2008年起。
我老家的村子有一位老师,在我读小学时就每年都订阅《桂中日报》(《来宾日报》前身)。我经常拿他看过的报纸来看,最后也变成了日报的忠实读者,写作水平因此突飞猛进,作文经常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在班上小有名气。说来也真是啼笑皆非,那时候,班上的同学不管是打架斗殴还是旷课迟到被老师逮到要写检讨书,一般都会来找我主笔。我抱着练练手的心态,一向也是来者不拒,慢慢地,变成了实力派“写手”。
后来上了高中,开始广泛接触长篇小说,痴迷于余华的《活着》、韩寒的《三重门》、卫斯理的科幻小说,可《来宾日报》之于我的生活,就像一剂调味剂一样不可或缺。在课余时间,我仍然会一头扎进学校的图书馆,在《来宾日报》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枯燥、烦闷的三年高中生涯,她带给我许多欢乐,陪伴着我成长。那时我偏科十分严重,数学、化学不及格是家常便饭,而只有语文和历史成绩较好,不时单科排在班上前列,这多少给我挽回了一些脸面。我至今仍然记得班主任潘老师在找我谈心时对我说的话,她说:“要学会扬长避短,不要过于纠结自己的短处,重新找回自信,你一样也可以成为了不起的人!”我知道这是对我写作等方面的肯定,这一席话也一直激励着我,催我奋进。
我高考后不久,《桂中日报》改名《来宾日报》。第一眼看到首期纪念特刊,我着实被她新颖的版面和丰富的内容给惊艳到了,如饥似渴地一字一句读完后,悄悄将她当作宝贝给收藏了起来,放在我的书房中。
正是基于对于文字的喜爱,在填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中文系,并在大学第二年选修了新闻写作。在这期间,我的第一篇新闻稿和小说处女作相继在报刊和杂志上得以发表,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写作这条路。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在钦州的一个小报社当了记者。选题、采访、摄影和写稿一条线“生产”,从当年羡慕《来宾日报》记者的人,到如今自己也从事着一样的工作,感觉自己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一年后,我离开钦州,应聘到合山市公安消防大队工作。大队长一看我的简历,就把我安排去当文书,负责文字材料和随警出动的宣传报道。期间,我得到《来宾日报》编辑的悉心指导,进步很快。我在《来宾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一篇五六百字的灭火救援新闻稿。稿子虽然简短,可威力就像一颗炸弹一样,炸得大队长眼前一亮。在来宾市公安消防支队每月的宣传报道评比中,我负责的大队经常排在第一,大队长经常夸我“能干,值得栽培”。
2015年,我考进了体制内。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仍然坚持写作,并积极给《来宾日报》投稿。文章发表多了,自然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套用现在网络上的话来说就是“我成功吸引了xx的关注”。2017年8月,我被借调到宣传部,专门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现在,采访、码字几乎成为了我每天生活的全部内容,自己写的文章也一篇篇被刊登在《来宾日报》上,我很享受这种乐趣。今年年初,我还被来宾日报社评为2017年先进通讯员。
从当初在《来宾日报》上看别人写的文章,到如今自己在《来宾日报》上发表文章给别人看,真有一种“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觉,恍如隔世。我知道从内容上看这么说并不恰当,但意境上却异曲同工。
从相识、相知到相守,我和《来宾日报》这个老朋友之间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想说的话也一言难尽。最后,我想引用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写的一句歌词来结束这篇文章,也借以表达我对《来宾日报》的情感:Nakupenda,
Nakupenda WeWe(非洲斯瓦西里语:我们爱你的意思)!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蒙进煌通讯员涂子含李大侦5月下旬,合山市检察院举办成立36周年庆祝活动,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讲述”检察...
合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