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崛起的工业园区 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高质量发展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孙海峰 通讯员 杨棋焜
出玉门新市区向东100多公里,就到了东镇。曾经,这里是兰新线上重要的站点,又是原玉门铁路分局所在地,人员往来频繁、常住人口收入高,经济自然繁荣。在上个世纪,东镇一度被贴上“小上海”的标签。
到上世纪末,随着铁路部门东迁,人口锐减、三产萎缩,市属服务和金融单位撤走,东镇逐渐走向萧条,成为戈壁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2002年,东镇建起了建材化工工业园,但由于起点低,加之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园区内的企业纷纷倒闭,经济复归萧条。2012年,玉门市委、市政府调整配强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布局建设煤化工产业。8年来,他们强基础、细谋划、强产业、优环境,终于在这个戈壁小镇上,打造出一个规上企业12户、年工业总产值31.25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达22.32亿元的工业园区。
科学规划,打造发展平台
在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管委会院子里,摆放着一辆老旧的济南轻骑125摩托车,虽说不起眼,它却是建化园区创业者们最好的“朋友”。
“搞园区就好比装修房子,必须规划先行。2012年,园区还是一片戈壁滩,我们首先做园区规划、规划环评。”时任玉门建化园区管委会主任何世才说,“规划搞完,钱也花完了,大伙就扛着仪器在戈壁滩上放线定位,用推土机铲车弄出简易路来。碰到沟沟壑壑,全靠这辆摩托车,驮着大家放线定位,准确标出每条路的位置。”
在这辆摩托车再也动弹不了的时候,园区用推土机大刀阔斧地开辟出一条条简易的土路,使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初期招商引资的企业,严格按照产业功能区进行选址布局。就这样,规划被一点一点地“搬”到了地上。时至今日,当年规划的线路依旧指导着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
要建园区,要让企业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不仅要科学细致地规划,还需要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于是,园区管委会一班人在市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创新投资模式和机制,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投资9800万元,建设663套公租房、占地100亩的小微企业创业园,配套完成了集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附属设施;争取国家电网公司投资3亿元,建成了35千伏、110千伏、330千伏变电站,架设45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年可供电20亿千瓦时;争取省水投公司资金1.68亿元,建成350万立方米大红泉水库,架设供水管线56公里,年可供水达2000万立方米;引进社会资本,投资2亿元,建设日处理1.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及附属管网工程等十大基础设施工程。
近年来,玉门市总投资14亿元,先后建成水、电、路网,污水处理厂、固废填埋场、危废处理厂等,将一片戈壁荒滩建设成为三通一平、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甚至是九通一平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吸引保障了90余户企业在园区落地开工、建成投产。
深远谋划,实现精准招商
对于工业园区来说,不仅要有科学的规划,还要对它当前的产业定位、未来的发展之路,有深入而长远的谋划。(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玉门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蔺晓燕)日前,玉门市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着把新鲜的羊肉分...
玉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玉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