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农田促增产助增收

甘肃农民报 2019-12-12 00:31 大字

编者按 农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立命之本。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省份来说,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带动全省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日前,甘肃省在张掖召开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现场推进会,省农业农村厅水利厅以及张掖市天水市和甘州区等10个市县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各自特色向与会单位分享了各自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报遴选部分市县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为正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张 掖 土地化零为整 “整”出增收聚宝盆

本报讯 张掖地处西北内陆河流域,降水稀少,蒸发量高,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近年来,张掖立足市情水情,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掖市甘州区自2011年开始,即着手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开发、土地整理、高效节水等项目。截至2018年,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4.26万亩,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34.46万亩,高效节水面积47.3万亩,耕种条件大幅度提升,“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高标准农田格局基本形成。

在具体实施中,甘州区强力推行“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一户一块田”的经营新格局,破解耕地碎片化、耕作不便,耕地边界过多、邻里纠纷频发等问题,为土地适度集中培育家庭农场,土地集中流转实行机械化耕种和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

民乐县通过“土地流转+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户以土地流转费抵顶自筹资金,既解决了群众筹资难题,又帮助企业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耕地集中连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由2016年的15个增加到62个,土地流转面积从2016年的30万亩增加到53万亩,占全县土地承包面积的45%。

临泽县沙河镇超前谋划、梯次推进,依据土地资源潜力大、地力相对较好、地面相对平整并已配套有机井等条件较好的片区科学设定项目区。项目区内以“一户一块田”模式,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流转连片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解决了单个农户市场参与度低的问题,让“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至目前,西寨、沙河等村已与福建漳州百惠绿海公司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对接,集中流转土地78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标准高原夏菜示范基地。

兰州新区 高标准农田助力循环农业发展

本报讯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兰州新区乡村振兴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提供了重大机遇。通过项目建设和带动,全域现代农业示范区、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和生态种养加循环农业示范区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奖优罚劣 确保项目高效落实

兰州新区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筹资机制,多渠道筹措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019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全部为高效节水型,除中央和省级补助外,还将水利基金整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新区党工委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各园区、各镇、各农投公司绩效考核。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定期调度机制,每半月进行一次工作调度督导,每月兑现一次绩效奖惩。对工作进展缓慢、推进措施不力的,采取通报、约谈、扣减绩效考评分数等方式,督促加快项目建设。对工作进度快、推进得力的,通过增加绩效考评分数予以奖励,将项目推进情况与干部职工收入挂钩,激励高效完成项目建设。

全域规划 构建高标准对接体系

兰州新区编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区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相统一,科学合理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和内容,实行水、路、林、田等综合配套,构建自上而下、层层衔接的高标准农田规划体系。截至目前,兰州新区规划保留的31万亩农用地已按照规划分别施用。其中,10万亩一般农用地建设高标准现代化设施,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耕地建设高效节水型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整理6万亩农用地建设种养加全产业链生态循环养殖园。

“国”字当头 融入全产业链循环圈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新区探索形成了“国有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主导产业+合作社+基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新区和3个园区分别成立国有农投公司,各村成立村集体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乡镇配合国有农投公司和合作社以土地银行模式,将碎片化土地全部集中,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体,镇与国有农投公司签订代建协议,委托国有农投公司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项目实施完成后,国有企业或合作社种植、经营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了国有农投公司在技术管理、人员力量、项目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了项目实施,同时也便于项目建成后的后期管护,有利于发挥园区农业投资公司与农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实现种植基地与新区全产业链发展种养加循环农业的有机衔接。

天水 强化水利设施 撑起农业“保护伞”

本报讯 防洪安全是农田水利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天水市从堤防建设、暴雨防控、能力建设、应急调度等方面入手,着力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修保维护工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民增收、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防洪堤防 建山洪预警体系

天水市抢抓国家启动实施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中央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政策机遇,加快防洪堤防建设,全市渭河干流及支流大部分险工险段得到了有效治理,累计完成投资3.79亿元,修建堤防172.37公里,有效保护了136.49万人和70.93万亩耕地安全。特别是秦州区娘娘坝灾后移民集中安置点,新建了全省第一处生态混凝土堤防,沿河两岸1.75万人民群众直接从中受益,原来的老河道通过清淤、拓宽和整治,沿河两岸绿化成为一道生态风景线,开启了全省生态堤防建设的先河。

2009年以来,天水市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建成各类雨水情监测站点4134个,建成1个市级和7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基本建成和运行了以暴雨监测、山洪预警、群测群防为主要内容的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实现了水利、气象、国土监测预警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市县乡防汛视频会商和指挥调度。正是由于有了科学的预警体系,天水市成功应对了2013年、2015年、2018年等多次特大暴洪灾害。

以水利设施建设 夯实农田水利基础

结合市县农业特色,天水市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梯田建设、流域治理,助推“三变”改革、助推农民增收。先后实施了武山、秦安、甘谷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高效节水灌溉、五小水利、灌区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和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等工程。

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工程,使天水市农田灌溉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截至目前,天水市已建成有效灌溉面积78.9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4.81万亩,发展了一批高收益的经济林果蔬菜产业区,为打造麦积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武山蔬菜、甘谷蔬菜、清水核桃等农业产业品牌提供了有力水利支撑,促进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

玉门 “念”好“四字诀” 建高标准农田

本报讯 2019年以来,玉门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农业综合产能、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围绕规划建设的5.1万亩高标准农田,整合项目资金,狠抓各项措施落实。至目前,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占总任务的51%。

项目规划突出“早” 今年全省项目计划下达后,玉门市第一时间开展项目勘查、考察论证、对接落实等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前期走访调查,玉门市对筛选出的符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政策的地块进行实地勘查,初步确定在6个乡镇的16个村连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项目勘查基础上,玉门市对实施项目的16个村48个组的建设地块和内容实地进行了勘测,在不到一个月就作出项目初设送审稿,为项目招投标节省了时间。

统筹推进突出“融”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玉门市始终坚持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改革和培育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层次水平,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在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上,他们将建设高效种植基地与建设高标准农田统一起来,培育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同时,项目安排重点向整建制的移民乡柳湖镇、柳河镇等移民安置点倾斜,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新动能。并在项目区内,以合作社为平台进行规模化流转土地,为深入开展以统一种植管理、统一集中养殖、统一规划建设村庄“三统一”为内容的综合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管模式突出“新” 玉门市创新承包模式,摒弃了以往的线性顺序招标流程,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成本、缩短施工周期、保证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创新开发模式。按照“集中力量、重点投入、新建为主、综合开发、连片治理”的方式,整乡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乡村为单位,支持田块调整,实施小田并大田,整区域全面开发,重点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工程。三是创新管理模式。专门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手册》,镇村管理人员、项目监理人员、一线施工人员、农民监督员人手一册,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项目建设标准、程序、质量一体化推进。

保障机制突出“严” 为了快速有效推进项目实施,玉门市成立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在每个乡镇成立一个项目工作部,并聘请一名农民监督员,确保项目整体协调推进。通过落实招投标制、监理制、农民监督员制、项目资金公示制和报账制等管理制度,提高了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最大限度规避了项目风险,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 杨万明 整理)

新闻推荐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玉门市着力改善民生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玉门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主题主线,真刀真枪抓整改,把主题教育与服务基...

玉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玉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