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抓整改 强化弱项补短板 玉门市真抓实改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玉门市紧扣主题主线,真刀真枪抓整改,把主题教育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担当作为,着力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
针对以往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清、逐级转办、效率偏低等问题,玉门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新途径,整合执法资源,下沉执法力量,实现端口前移,切实解决乡镇执法难的问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组建12支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梳理公布了23项行政执法事项,制定行政执法事项流程图,噪声扰民、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玉门市针对房地产领域不动产登记前置手续不全造成的部分不动产“办证难、办证慢”等问题,在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走访调研,专门成立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工作小组。同时出台《玉门市解决房地产领域办证遗留问题的意见》,加大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力度。针对群众、企业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玉门市引入“12345”市长热线作为政务服务专线,开通“3212345”市长助跑热线,对群众的各类政务咨询、投诉建议及时跟办处理。同时,在市民中心设立“找茬”办公室,建立首席代表轮流坐班制度,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办事过程中的“堵点”问题。率先在全省推行“区域性集中评价”,工业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节能审查等10个事项全部由政府投资进行区域集中评价,入户园区的企业免费共享评价成果,整合审批后事项和申报材料分别较改革前下降了50%和60%以上。市民中心将多个窗口减为一个窗口,申报材料减少144个,审批事项环节减少538个,审批时限压缩到75个工作日以内。
玉门市突出抓好脱贫攻坚头号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对已脱贫但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巩固提高帮扶计划,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全面推进“3+1”冲刺清零行动,确定的126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完工。全面实施新老市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供热、供水、排污管网52.6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925户。针对群众关注的冬季供热问题,先后投资1.8亿元,实施供热设施新建及改造工程,新建了5座换热站。针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问题,筹集资金为玉门市18所中小学具有本地农村户籍的8699名学生发放营养餐补助。实施“名师名校”创建工程,列支100万元聘请10名优秀高中教育名师到玉门一中授课和培训教师。实施幼小初高衔接的15年免费教育,每年设立500万元教育质量提升资金、400万元政府助学金和奖学金并足额发放,购买标准校车,解决了寄宿制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挂号、就诊、缴费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三长一短”问题,玉门市加快推动县级医院“互联网+医疗”建设步伐,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酒泉市首家县级医院数字标准化机房,上线运行81个涵盖医疗服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玉门市中医院建成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全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面取消就诊卡,推广电子健康卡,做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通过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无缝对接,患者可通过“健康APP”、微信公众号、自助机等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缴费和打印各类报告单、费用清单,获取健康指导服务。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后,门诊患者候诊时间比之前节省了50%,各项检查的等候时间比以前缩短了30%。为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两家县级医院与省内外三甲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建成5个远程会诊平台,县域转诊率由去年的10%下降至4%。□本报记者陈思侠
通讯员蔺晓燕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孙海峰在玉门,提起红旗林场,可谓无人不知。红旗林场位于玉门市柳河镇红旗村5组,这里地处玉门市西线风...
玉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