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让老油城焕发新活力 玉门市发展清洁化工产业纪实

甘肃日报 2019-10-07 02:19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孙海峰

通讯员 杨棋焜

玉门,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当石油带给这座城市的荣光逐渐褪去,“一油独大”、产业结构单一逐渐成为玉门市发展的瓶颈。转型势在必行,怎么转,往哪转,成为摆在玉门人面前的难题。曾经,玉门也想抢占先机发展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变小,转型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玉门市抓住机遇窗口期,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园区基础,明确了重点发展清洁化工的思路,开始做规划、打基础、引项目,把玉门打造成了承接东中部化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引进了大批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在内的化工企业,带动化工产业链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质量发展。2019年,建材化工工业区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产业发展初显成效:民营经济爆发式增长,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1个百分点,一个身处西北的清洁化工产业基地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加速崛起。

巧立产业,让环保与发展共创红利

产业转移,承接地承接的是产业发展的后劲,对其存在的问题,必须提前预防。正是出于这种考量,玉门市并没有盲目做大项目落地增量,而是将更多功夫下在了项目引进的质量上。并以此为出发点,定下了既把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又把园区做成环境保护好样板的方针。

在发展清洁化工的同时打造环保样板,玉门市把环保和安全摆在了第一位。为保证引进项目实现安全、环保、清洁生产,提高建材化工工业区承载力,玉门聘请了甘肃化工研究院、甘肃煤炭设计院、江苏常州大学等一批专家和教授为园区落户项目把关,把高危工艺、落后产能项目筛清淘尽,从而保证了引进项目的质量。

搞化工必须重视环保,如何在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始终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解好这道题,玉门建化园区引进建设了日处理70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润泽环保13万吨危废(固废)处理、百恒达含油污泥处理、玉门鸿润清洗服务有限公司废矿物油、森沃环保建材4万吨/年矿渣棉循环综合利用等环保项目,这样一来,化工企业足不出园就能找到企业,为自己提供周到的环保服务;环保企业在园区内就有大量的业务可以开展,一对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就这样化解了。(转4版)

新闻推荐

酒泉6个节目获“群星奖”

本报讯9月28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甘肃省文化馆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甘肃省第五届群星艺术节...

玉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