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舌尖 玉门市打响农业下游畅通战役

甘肃经济日报 2018-10-31 01:00 大字

玉门枸杞。万宗平摄

雄蜂授粉后的人参果长势喜人。杨棋焜摄

△人畜分离养殖小区。杨棋焜摄

△昌马藜麦。张建平摄

本报记者何成军吴正楠缑玉明曹志政

◆“玉门有很好的农业资源,也培育出了一些优质农产品,但卖得好的只占一部分。很多农产品好货卖不了好价钱,关键是下游不畅。下游不畅导致大量有潜力的土地只能种低效农作物。”

◆长期以来,在农业上偏重上游投入,对下游重视不够,办法不多,使得农民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围绕如何让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上好价钱,2018年,玉门市提出了“突破下游、带动中游、调动上游”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通农业下游销售渠道。

◆下游畅通战役抓住了农业的命脉!但要想掌握市场话语权,就要把自己先放进市场里。玉门市通过重建供销体系,让政府的手伸到田间地头,在不干预市场的前提下,引导市场;通过重塑品牌,让特色农产品从“通货”变成“大品”,赢得该有的价值!

“三变”的急先锋

花海镇是个盆地,在宽滩山和疏勒河孕育下,使得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照和土质资源,培植出的花海蜜瓜远近闻名。尤其金湾村,2018年全村种植银蒂、西州蜜等蜜瓜1.6万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9%。

蜜瓜产业的独特性,让金湾村成了玉门市农村“三变”改革的试点村。这一改革任务意外地落在了花海镇供销社的肩上。

与其他地方渐显式微的供销社不同,花海镇供销社在各种风浪中存活了下来,其主营业务不但保留了传统的农资供应,涉猎了服装销售,还开起了1700平方米的百货超市。在花海的经济体中一枝独秀。

借着供销社的优势,金湾村村委会与其“联姻”成立了玉门市益农农产品农民合作社,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供销社主要负责产品市场对接,确保合作社入社农户产品全部保底进行销售,并统一给合作社提供生产资料和种植技术。合作社负责农户土地经营权的入股和分红。

花海镇供销社主任景玉东介绍说,目前,初步制定了合作社在保证保底收益的基础上,超出的收益盈余,按照交易量提出60%向入股农户返利,剩余40%除提取10%公积金,5%公益金和10%风险基金外,剩余15%按照股比进行分红的制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金湾村形成了以“党支部+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的改革模式。即以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为主体,供销社、金湾村、农户以资产、资金、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

按照“无物不股”“无奇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 的思路,玉门市供销社和花海镇组织工作人员对金湾村进行清产核资。目前已完成金湾村耕地、滩涂、渠道、农田灌溉井、道路、房屋,公共林木、专业合作社及村集体公共资产等20余项资源和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并建立核查工作台账。

面对“三变”改革这个新概念,刚开始金湾村农户不大愿意签订入股协议。玉门市供销社和花海镇便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入户做工作,当听说蜜瓜每亩可以有保底净收入后,农户算了对比账,“这个价格远远高于往年的收入。”村民赵满堂觉得这事儿划算:“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价使蜜瓜的销售有了保障,农户再也不愁蜜瓜卖不掉。”

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101户农户签订了入股合同,入股土地1002亩。

除了保底净收入,花海镇供销社还为农户事前提供放心农资、事中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事后提供销售渠道。

金湾村村民贺长兵入股合作社20亩地种蜜瓜,他说,以前蜜瓜种植没有技术员指导,全凭经验,瓜上市后自己去卖,好货卖不上好价钱。自从加入合作社后有农业种植技术员免费提供种植技术,一亩地用多少农药多少化肥都有合理配方,并且有收购点,彻底消除销路问题。

金湾村入股农户陈齐业说,过去蜜瓜种植是粗放型管理,今年则严格按照合作社技术要求操作,合作社还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种植农户投入更多的人工进行精细化种植管理,“目前蜜瓜长势明显好于往年。”

玉门市供销社主任董锋介绍说,为开拓好下游销售渠道,供销社与阿里、淘宝建立电商平台和“供销e家”,还组织人员去江浙一带及全国的供销批发市场进行推介,签订销售订单。同时,还引进了投资380万元建尾瓜加工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从蜜瓜种植到管理,再到销售,将形成‘供、产、销、加’一体化的路子。”

下一步,玉门市将在清泉乡跃进村、玉门镇南门村、昌马乡水峡村、下西号镇川北镇村等5个试点村进行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村“三变”改革。而玉门市供销社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把市场“提”住

“高效种植、特色林果、现代畜牧”,玉门市9.78万农民在95.6万亩农田上深耕多年,将农业产业打造得较为超前。目前,已建成千亩人参果、万亩温室韭菜、23万亩枸杞、3万亩葡萄、5万亩高效制种、百万只肉羊繁育等产业化生产基地。

“规模上去了,品质也很好,但销售环节不畅通,好产品卖不了好价格。”玉门市农委主任科员谢宗成告诉记者,这些农产品中,韭菜、人参果卖得比较好,通过合作社销往新疆、青海等7个省区,其余皆是“种得好,卖得差”。

“多年来,政府下发的文件都是发展多少规模的农业产业,至于种出来怎么卖则没有措施,导致农民自产自销,摸不清市场也看不到前景。这种‘重上游、轻下游’的传统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谢宗成说,解决了销售,让下游畅通了,农民自己会看,农业的规模化生产自然水到渠成。

2018年2月13日,玉门市委在市委第六次全会暨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五大产业十大战役”,将农业下游畅通战役作为十大战役之一进行了安排部署。抽调农口部门、供销社、企业和合作社人员及销售大户、乡村干部、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家,根据层次结构,组成孜然茴香调味品、枸杞、人参果、韭菜、羊肉等产品流通团队5个,每个团队都要打一场“局部战役”,主攻一个产品,打赢一场战役!

下游畅通是个系统工程,并非只重下游,而是要 “突破下游、带动中游、调动上游”,全力打通农业下游销售渠道。

玉门市在突破下游的同时,调动中游加工流通环节,规范合作社发展,由农牧局牵头,经管站负责,按照“清理整顿、规范改造、提升壮大”的思路,对全市登记注册的400多个合作社集中进行甄别、清理、整顿,分类规范处置。

积极建设加工小作坊,借鉴昌马乡东湾合作社开展藜麦小作坊加工的经验,采取来料加工、来料组装、来料经营的模式,发挥加工作坊生产流程简单、销售方式单一、设备投资不大、市场风险较小的优势,开展以粮油、瓜果为主的小作坊式农产品加工。

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甘肃孜然贸易有限公司食葵、孜然生产加工线项目建设进度,引导将孜然、茴香等大包装改为小包装,实现产品由直接出售原料向初加工、精深加工转换。

建设玉门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商务、供销等部门依托甘肃尚德恒兴商贸公司、玉门速驰物流公司,投资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配套冷链、仓储、分拣设施,整合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合理规划货运配送路线,承接市区和乡村之间网购网销产品的中转和配送。

带动上游生产,加快戈壁农业发展,有计划地推进1.5万亩的玉门镇麻良滩现代戈壁农业产业园、1.5万亩的赤金镇戈壁温室韭菜产业基地、1万亩的清泉乡戈壁温室人参果产业基地等8个戈壁设施日光温室产业园建设。

加强农产品品质管理,引进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穴盘基质育苗、有机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加热块防冻技术,淘汰更换老品种。

加快农产品品牌认证,重点扶持完成玉门枸杞、赤金韭菜、昌马和清泉羊肉、孜然、茴香等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完成昌马藜麦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这套组合拳,就是为了“把市场‘提’住!”玉门市委农办主任高明说,解决了这些,让下游销售畅通了,农村的事也就好办了!

跑市场的“国家队”

要想掌握市场话语权,就要把自己先放进市场里。

玉门市找到的抓手是日渐式微的供销社。通过重建供销体系,让政府的手伸到田间地头,在不干预市场的前提下,引导市场。

“接受这项改革工作既喜又忧,喜的是市上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供销社,是供销社发展难得的机遇,忧的是供销社确实面临人员、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玉门市供销社主任董锋说。

2014年,董锋履新玉门市供销社主任,他的“麾下”除了一个副主任,再无他人。经历了太多的改革,本来8个编制的供销社,改来改去只剩下2个。全市12个乡镇,4个乡镇的供销社早没了踪影,剩下8个乡镇虽有建制,但除了花海镇供销社依旧发挥作用外,其余也已名存实亡。

为了打消供销社面临的后顾之忧,玉门市供销社在现有2名编制的基础上,市上重新核定8名编制。恢复重建玉门镇、柳湖乡、独山子乡、六墩乡4个乡镇基层供销社。对柳湖、六墩、独山子3个移民乡镇,市财政给予每个供销社150万的财政资金补助。同时,规范、提升其他8个乡镇基层供销社。

重搭台子重唱戏。玉门市供销社组建成立了流通团队,到北京、上海、广东、湖北、湖南、安徽、浙江、四川、重庆、河南、山东等地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进行了考察对接。

短短几个月,玉门市供销合作社便在浙江普陀打响了农业下游畅通战役的第一炮。

7月8日,浙江普陀玉门特色农产品销售专柜正式开业,将枸杞、花海辣椒、藜麦、红花籽油等14个大类64个单品运往浙江普陀特色农产品专柜,进行了布展。特色农产品得到了普陀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黑枸杞、花海油泼辣子、藜麦反响热烈。与此同时,又与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衔接,于8月5日在舟山自贸区国际进口商品城设立了玉门特色农产品销售专柜,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进行深度务实合作,特色农产品专柜的设立,提高了玉门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在董锋看来,重建供销社的意义就在于彻底打破“市场看贩子”的局面。

他说,农业最大的困惑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卖难,二是无人耕种。“这两个方面,供销社都大有可为。”没有下游畅通,农产品就是农民卖给小贩子,小贩子卖给大贩子,地头收购8元,市场零售80元,几个贩子一合谋,想压多低压多低,农民毫无话语权。

“供销社就是‘红顶商人’,是‘国家队’,只以微利合理引导市场,让老百姓以政府打造的经营实体为参照,让农产品保持一定价格水平运行。”董锋说,供销社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别人挣6块,供销社只能挣2块,只要能维持运行即可。

供销社更大的作用在于土地流转托管,促进农村“三变”改革。“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永不背离供销社“为农、务农、姓农”的本质。

此外,玉门市对供销社有着更大的期许,要求充分发挥其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从通货到大品

由于下游阻塞,玉门枸杞等特色农产品依然在被动贴牌销售。“玉门、瓜州的地里长着中宁枸杞”,这种尴尬持续得太久了。

“农产品没有品牌,就相当于车没牌照,只能在自家门前转转,肯定走不远。”高明说。

吴军,甘肃天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吴军已经将公司变成了孜然、茴香、食葵等农产品在西北的集散地,已经占据了80%的市场。

在他看来,农产品卖难并非卖不动,而在于“贱卖”。物美价廉,丰产不丰收,都是因为玉门的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有品类没品牌,有品牌却不会做品牌”。

“玉门种了10年的枸杞,却一直为他人作嫁衣,就是因为自己的牌子没叫响。”他说,玉门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差异化,我们是“通货”,别人是“大品”,一进市场,高下立现!

吴军的说法得到了高明的证实。他告诉记者,玉门仅枸杞企业就达24家,尚未形成合力。

农产品下游畅通战役,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解决品牌及品质问题。今年,玉门市制定完成了“玉门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欲将全市31家企业产品进行组团包装。同时,指导花海辣椒、天祥农业、丹青元等企业完善辣椒、茴香、孜然、食葵、枸杞等产品包装设计,以加快投入市场。

全市24家枸杞企业也将进行整合,保留2—3个品牌,以“祁连丹青”为主打品牌。

除了品牌,还有品质。

吴军还身兼玉门镇供销社主任,除却市场营销,他最大的责任是配合加强绿色有机食品推广,结合下游畅通战役,加强绿色有机食品的源头把控。“在高端市场,他们是只看质量不看价格的。只要是好东西再贵都有市场。”吴军说。

目前,玉门市已形成了10户企业11个产品的有机产品认证名册。初步拟定了27户重点农产品经营主体,申报绿色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推广使用条形码。“祁连清泉”牌人参果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蜜瓜、辣椒、茴香等7个精品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祁连清泉羊肉”“玉门枸杞”“赤金韭菜”在省工商局已备案,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

高明告诉记者,在玉门市,中农民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家公司的产品已达到欧盟进口标准570项,其出品的枸杞最高卖到了900元/公斤。

“玉门市中农民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按照药企的标准生产的,年底就可以拿到中国中医药协会颁发的牌照!”

对于时下较为时尚的网上购物,玉门自然也不会缺席。在淘宝、京东、苏宁、“供销e家”等电子商务平台注册店铺170多家,开通“特色中国——玉门馆”,上架销售四大类24款单品,销售额达10.8万元,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络,让特色农产品在线上线下都有销售渠道。

但从“闯市场”的5个品牌流通团队反馈情况来看,全国的农产品电商销售量都处在低位运行,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还是在菜市场、超市以及专卖店。

“老百姓的产品很实在,跑市场也得实在。”吴军认为,随着商品的大量出现,没有形成专业营销人才梯队,将会事倍功半。

“农产品下游畅通既是战役更是战略,应该将当地的人才培养重视起来,例如:在玉门市石油中专开设市场营销班,向市场输送人才。”吴军说。

新闻推荐

追风逐日 风光无限 玉门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从空旷的茫茫戈壁到林立的“风车森林”,从1996年的4台小型风电机组到3兆瓦风机示范基地,从风光互补发电项目到风光储...

玉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玉门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