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甘肃经济日报 2018-10-31 01:01 大字

“铁人”王进喜住过的窑洞。

“铁人”王进喜穿过的皮袄。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学习团队50余个,接待参观总人数近万人次。

▲干部在“铁人”像前接受“铁人”精神再教育。

▲玉门炼油厂旧址。

“铁人”王进喜用过的马灯。

“铁人”王进喜用过的工具包。

“铁人”王进喜用过的竹皮暖壶。

▲1939年3月13日,玉门老君庙打出的第一口井,日产10万吨,被称作“中国石油第一井”。

本报记者曹志政文/ 图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一首《凉州词》,使玉门声名远扬。现代的玉门则因“石油摇篮”而驰名中外。提到中国石油事业,总让人想起“铁人”王进喜,这一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玉门,“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玉门,铁人精神的发源地。

铁人精神,国家精神。

“铁人”精神就是“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无私奉献精神。

10月8日,随着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95周年活动、酒泉铁人干部学院、铁人精神研究会揭牌授牌暨铁人纪念馆开馆仪式的举行,酒泉市“弘扬‘铁人’精神、谱写时代新篇”系列活动拉开了帷幕。

10月以来,来自全国石油战线及慕名来到玉门老市区瞻仰“铁人”王进喜铜像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追忆 “铁人”的奋斗历程,“重走铁人路”感受“铁人”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体验693人防工程、参观老一井及石油工人创业窑洞、玉门油田603岗位等,观看纪录片《铁人王进喜》 ,进一步加深了对“铁人”精神的理解。

与此同时,在“铁人”王进喜诞辰95周年之际,为“宣传铁人精神、弘扬红色文化”,9月23日在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甘肃省玉门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铁人三项赛。

弘扬铁人精神,建设百年石油城。近年来,玉门以此为契机,依托玉门油田工业文化遗存、“铁人”精神等资源,建设石油工业遗址公园、玉门油田国家矿山公园、铁人干部学院、铁人纪念馆等项目来吸引各界人士。

据介绍,玉门市所在的酒泉市今年以来开展了“弘扬‘铁人’精神、谱写时代新篇”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弘扬‘铁人’精神”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铁人”戏曲、影视、剧目类作品征集评选、“弘扬‘铁人’精神、谱写时代新篇”第六届酒泉华夏文化艺术节、“铁人杯”甘肃红色文化创意墙体手绘大赛等活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秉承“铁人”品格、凝聚力量,大力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永不过时,在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95周年之际,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弘扬“铁人”精神,谱写时代新篇章。

新闻推荐

“风光”无限看酒泉 酒泉市新能源基地建设成果斐然

酒泉市风电场一角。酒泉日报记者郭军酒泉日报记者郭军酒泉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首个千万...

玉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玉门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