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一幅安居乐业的民生画卷
(上接第一版)
看今朝:好生活乐开花
一晃20余年,马正杰和马如才如愿过上了刚来玉门时憧憬的好日子。
马正杰指着家门外平整的柏油马路和一排排整齐美观的住房,乐呵呵地说:“近年来,我们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方面都走在玉门市前列。现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道路都硬化平整了,村民们盖起了新房子,家家户户都有了电动车,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也越来越快。”
看着昔日的戈壁滩变成如今的安乐窝,小金湾乡移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获得感越来越强,他们每个人都对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赞不绝口。
移民过上了好日子,惠民政策功不可没。“我们乡大部分村民都有低保、危房补贴等,生活负担减轻了。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帮助我们发展。与此同时,乡上每年还会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马正杰说。
今年,马如才在政府的帮助下,种了8亩红枸杞、2亩黑枸杞。“当时和我一起来的移民,都过上了好日子。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马如才说。马正杰接过话茬说:“起上世纪90年代,刚移民来这里的时候,有一部分人觉得特别迷茫,不知道该不该留在这里。随着小金湾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走了的人陆续回来了,真正把小金湾乡当成了家乡。现在我最期待的是,到2020年,我们能跟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过上更好的生活。”
看发展:多措并举齐发力
“两西”移民的安居乐业,离不开酒泉市对移民乡发展的高度重视。没有移民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近年来,玉门市持续推进移民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工程,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移民乡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玉门市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盐碱地改良、渠道衬砌、道路交通、生态治理、危旧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贫困村通自来水、通动力电实现了全覆盖,实现了油路“村村通”,移民群众安全住房达到100%,贫困群众的就学、就医、住房、出行、安全饮水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产业培育方面,玉门市大力实施“户均养羊30只,人均2亩高效田,户均输转1个劳动力”的“321”产业增收工程,扶持移民群众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拱棚蔬菜、枸杞、葡萄等高效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肉羊为主的设施养殖产业,大力实施劳动力输转,逐步培育起移民群众增收主业。
玉门市还把提高移民群众生活保障水平作为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抓手,在农村低保、社会救助、惠农政策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两西”移民乡4510名困难群众纳入了农村低保,移民群众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小金湾乡紧紧按照“做强特色林果、壮大草畜产业、提升劳务经济”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增收主导产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红枸杞产业507.5亩,贫困户户均发展特色林果产业5亩以上,贫困户人均来自种植业的可支配纯收入达到2000元。扶持贫困户修建高标准设施养殖暖棚圈舍118座,调引带羔母羊2669只,贫困户人均来自养殖业的可支配收入达到600元以上。大力开展“点菜式”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活动40场次,培训贫困户劳动力380人次,输转贫困户劳动力410人次,贫困户劳务经济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贫困户政策性收入人均达到1200元以上。全乡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94户1196人,经过3年努力,累计脱贫262户。
“我们乡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升种植业水平,继续加强劳务技能培训,让村民有一技之长。”小金湾乡武装部长马进华说。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7月4日讯(记者孙海峰)第24届兰洽会酒泉投资合作项目推介签约仪式今天在兰州举行,全场共签约35个项目,总金额141亿元,...
玉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玉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