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六旬老人义务植树十多年 为铁路沿线添绿

淮河晨刊 2018-01-17 13:03 大字

本报记者 陈春怡 文/图

刘安平清除香樟树苗上的积雪。

新年伊始,受暴雪天气影响,市区不少树枝、树干等被大雪压倒,在相关部门积极清理的同时,一些民间力量也加入到除雪队伍当中。近日,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在航华路附近,经常看见一位老人为铁路两旁的树苗除雪,“我们走路都打滑,老人家还要爬上那么高的坡,把树苗上的雪抖掉,真不容易。”

绿色梦想驻心头

1月15日中午,记者从航华路与东海大道交叉口的东北角爬上了南货场铁路专线的路基,刘安平正在东侧坡道下方为树苗除雪。这里的香樟树苗并不高,长不过一米,两三支铅笔粗细。“都是我自己种的,秋天把人行道上的种子摞一摞,撒下去,很容易成活。”刘安平指着附近坡道上密实的树苗,颇为自豪地说,这里是他的“育苗基地”,“等树苗将来长大了些,哪里需要,我就移植过去。”

刘安平今年68岁,说起自己植树、爱树的经历,老人家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19岁时,自己到甘肃玉门当兵,从那时起,他对环境保护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刮起风来漫天风沙,对面两米开外根本看不到人。在那个环境里,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后来,部队鼓励大家植树造林,他积极响应,得空就在营房周边种树、种草。在他退伍之前,这些植物已经长成了一片小树林。

退伍后,刘安平回到蚌埠老家,在纪郭小学当老师。课余时间,他不仅带领学生在学校周边种树,还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自掏腰包找工人、买树苗,在当年还没有修通的解放路、燕山路等处义务植树。

十多年种树千余棵

2004年,刘安平搬到了经开区月光花园。一次散步时,他偶然发现在瑞光花园西侧,南货场铁路沿线附近荒草丛生,垃圾遍地。闲不住的他立刻从五河三铺采购了杨树树苗,又找来工人和自己一起平地开荒、挖坑植树。从此春夏防虫,秋冬修枝,从不间断。“以前从蚌山区法院附近一直到曹老集附近,铁路两边都是我种的树,差不多1000多棵。现在年纪大了,养护不过来,还不断有收废品的人砍树做柴火,现在只剩下这一片的百十棵树了。”说到这里,刘安平惋惜地叹着气。

最近三四年,刘安平开始种植香樟。老人的想法很简单,他说,现在市区行道树以香樟为主,等自己的香樟树苗长大了,只要园林部门有需要,自己可以免费提供。然而,月初的一场大雪打乱了他的计划。“看着道路两旁的香樟树都断了,我在家急得不行,雪刚停我就出来了。”刘安平说:“小树苗还没有腿高,哪能经得起雪压。我挨个儿把雪抖一抖,把上面的枯枝、杂草薅掉,能救一棵是一棵。”

去年夏季,刘安平在修剪树枝时从三米高的树杈上跌落,右腿骨折,在床上躺了两三个月。虽然历经波折,老人初心不改,他告诉记者:“我什么也不图,人活着总要有点意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树是造福社会的事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做下去!”

新闻推荐

风光不夜城 璀璨新玉门

今年,玉门市城区亮化以“风光不夜城,璀璨新玉门”为设计主题,充分运用现代灯光技术,投资3700万元,实施了市政广场、玉泽湖公园、玉泉湖、铁人大道及沿街建筑、老城十字等30个重要节点亮化。此次...

玉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