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漫酌———浅读《汪曾祺集》
□柏淑杨
如果,文笔尚欠缺火候,那么,认真会为文章加分;如果,文笔漫游已炉火纯青,那么,认真会使文章更加深切触人心。
文章的美,不在于一字一句独立的美,而在于共同烘托一个主题的所有语句连贯的整体美,这种观点让人不由点头。如果单纯的一个词、一句话用得好,或者孤立的每一句都写得有味道,但串联在一起没有立体感,没有画面感,没有中心思想,那就是一处败笔。
汪曾祺,细腻的笔触写下的是真实,清淡的文笔写下的是平常,恰当的点题写下的是认真。他的文字让我们重拾耐心,用诚恳的态度去雕镂温馨的记忆,不想那么快读毕,却又迫切期待情节回转。他的文章显露着对家乡的眷念、担忧和憧憬,因为他热爱故土;他的文章浸润在水的波纹中,因为家乡被水环绕;他的文章传达着对家人的思念、依赖和关切,因为他的家庭教育健康、宽松;他的文章有节奏的韵律感,因为他有画画和唱戏的经历。如果不深入地全方位地走进生活,不可能将人生的趣味和感悟刻画和抒发得如此贴切可感,远离或脱离了生活的作品无法吸引人的眼球。在多数人刻意地带有强烈的或幼稚的目的性地用强调自己的喜好去迎合或“偷”来他人的印象分时,汪曾祺一直在用淡然的态度践行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用不露锋芒的无形的超脱铺开了填实塞满的有形的作品,更获得了感同身受的一致的认可和宣扬。他的作品,实可谓“涵泳其中”。
当下,不读书的在说“爱读书”,不怎么爱读书的在说“读书有瘾”,而真正爱读书又会深度阅读的人在说“乱读书”,这是怎么了?是“书”和“读书”被亵渎了,在一个更新极速的时代,很多人怕被匆匆行走的新时代元素落下,又无法自控地耽于在安静的文化力量的“驱使”下去攀比、炫耀,所以不得不衍生了嘴上的“资本”和“虚荣”。汪曾祺从不提起和夸赞自己的一技之长,却一直用日常生活的步调做着有关戏曲、乐器、美术、医药、作品等闲雅之事,他谦逊的语气让我们知道了“显山露水”的本质所在,兴趣是重要的,喜欢就去做,不喜欢也不要强求。正是因为他会“生活”,所以才具备了生活的本真和淳朴,而这恰恰也影响着他做人的态度和作品的态度。他的笔下都是身边的平常人物,家人、佣人、老师、朋友、同事,油面店、碾坊、香烛店、书店、裱画店、茶馆……从小处着手,才慢慢把文字功底修炼扎实,有些写手也常常“引经据典”,当然,以此来升华文章主题是最有分量的落笔,但倘若前面的铺垫层次不明、条理不清、偏离主题,再具有说服力和信服力的人物和典故都只是为了拼凑而拼凑。所以,笔尖上的修养不可操之过急,从小人物、小事物观察起、思考起,更有利进步。
他爱白手起家的祖父、多才多艺又说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父亲、模样模糊的母亲、悉心备至的继母、任劳任怨的“大莲子”(古作“佣人”),小爱繁衍为大爱,让他心怀家乡和国家。只有先学会去爱身边亲近的人,我们才有能力去爱朋友、战友甚或是缘悭一面的陌生人,爱,是一生重要的课题。他始终有着新鲜的好奇心,常常在放学路上经过的店铺里看来看去很长时间,自己也经常放风筝、养金铃子、跳水、采花、插花,有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才有单纯的童心,也才有了欢快的童趣,更得以在文章中展现。
他有细致的生活角度,更有开阔的博大心胸。汪曾祺因家乡的水灾隐患而担忧,因传统文化的流失而焦虑,逐渐从一个充满无限生活乐趣的无忧无虑的孩童心态转变为具有忧国忧民的成熟且具有一定高度的意识,因此,他的文章也从熟习的乡土生活气息上升为接近整个国家历史变迁的命运发展。当他听到翠湖干涸的时候,他很沮丧,当听到翠湖再次焕发生机时,欣慰并欣喜,因为,在他心里,昆明因为翠湖的存在才成其为昆明。他也敬仰家乡的秦少游、苏轼等才子,对书法、美术、散文、小说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希望更有后来人,将优秀的传统的非物质遗产继承并一代一代流传。而他自己也在默默地、坚持地努力。
他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用别具一格的笔法行云流水写着自己做人的态度,这一点值得学习和反思。这得益于他所在的西南联大自由、民主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如今,人的生活和生存脱离不了人的存在,做什么事情也往往簇拥而去,嘴上说着“该融入集体,该有集体意识,该去学着放开和接纳,该过得鲜活”,但这个时候人们仅仅是去追求了众人想当然的可以称为借口的口号,而撇下、遗忘了自己的事情,一个人并不代表着“独”,充实就是对“活出本我”的最有力证明,那种所谓的“鲜活”也仅仅是逢迎了他人和趋势,淡化了自我。汪曾祺在叙说沈从文、老舍、朱自清、金岳霖、闻一多、吴雨僧等前辈才人时,一贯是敬慕和谦虚的语气,他谦逊的态度很容易让读者去抓取自身高傲的锋芒,去往内心对自己进行提醒和告诫,去注意避免有些场合中的有些自以为是的彰显自己重要的话语,从而渐趋平和、从容。
不论是日军袭击的场景还是被打为“右派”的境遇,汪曾祺都保持着恬淡平和的态度,悠然自得于自己欢喜的事情,所以他的作品风格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却总是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深受沈从文和废名的具体影响,却又鲜明而独特地呈现着自己对写作的理解和运用,影响着文坛,也一直拥有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作者单位:玉门市国税局)
新闻推荐
本报玉门讯走进玉门顺兴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的顶部都安装了光伏发电板,这是玉门市投资1000万元实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可使温室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了新...
玉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玉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