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学陇军 王新军:写好属于自己的“小地方”□ 王新军

甘肃日报 2014-02-27 08:15 大字

文学陇军

王新军:写好属于自己的“小地方”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人类只是其中一分子,与之相伴的还有另外一个个更加庞大而复杂的生命群体。忽略它们的存在,人类必然面临危险。因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到今天为止,依然是十分有限的,难及其奥秘之万分之一。这是我对自然界的一些粗浅认识,正是这种认识,一直在潜意识里左右着我的思想。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为远方横亘的群山和脚下绵延不绝的土地感到惊奇,它们在向我涌来的同时,又迅速向远方隐去。它们指引神奇的河水环绕村庄,又在某一时刻毫不留恋地将村庄抛开,与时光一起扬长而去。它们让戈壁贫瘠得寸草不生,也让奔驰的群山裸露出坚硬的石头。这个世界就这样在我眼前显示着安静的秩序。

这片让我感到荒唐并心生敬畏的土地,就是河西走廊西部的绿洲,或者可以更加具体到疏勒河流域。它在荒凉的罅隙中固执地存在着。这里曾经是“西方牧羊人”羌人的游牧之地,也是匈奴月氏等多个游牧民族肥沃的牧场,自从汉人来到这里,平坦的地方便被开始种植,牧场退到了荒漠戈壁和高山上。于是,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便在这里被共同哺育。这里撼人心魄的空阔与粗犷,被天然地定义为自由的象征。一方山水管辖着的简朴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塑造了我们。

大约是1997年,我曾经应《绿洲》杂志之约写过一篇题为《固守西部》的小文章,以此来申述自己创作初期的写作理想。“固”就是坚毅不动摇,结实、牢靠的意思;“守”则是守住自己的内心安宁与平静,这平静当是多意的,其中我觉得应当包含着“灵动”的意思,是一种宁静而自由的象征。如今18年过去了,我的写作视野,始终没有离开过这片亦耕亦牧——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掺杂、相互渗透的地方,这便是我创作意义上所固守的“西部”。

这片一直被中国历史称为“边地”的地方,西汉时便以出产天马而闻名于世。唐以后,则以边塞诗的形象在文学史上穿行千年。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文明在此交汇、演变、东渐。一条河西走廊,仿佛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不同。于我而言,这里埋葬着我的祖先和他们的故事,我在他们的经验中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这里是属于我的放逐心灵的版图,它早已将其复杂的密码植入我的血肉之躯。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血统复杂的汉人,我不知道自己身上遗传了怎样复杂的基因。

我的写作是从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入手的,从练笔至今,也有20多年了。这20多年里,我写下了关于这片土地200多万字的小说,但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完全理出怎样对这片土地进行书写的头绪。我是个笨拙的人,但我喜欢在语言的美感和作品的意境上下工夫。从《农民》《大草滩》《民教小香》大地上的村庄系列,到《坏爸爸》《八个家》系列、《最后一个穷人》《爷爷的秘密》等,我都在不经意间追求着这种美。我就这样在梦想与地域之间、在现实与意蕴之间摸索着,我努力地在自己的文字中呈现着属于这块小地方的“这一个”。

我对我写作的方向,一直不是十分明了。有时候我也会自己宽慰自己,因为生活本身不可能只有一种解释。在短篇小说创作上,我更加注重语言背后的一些东西。而中篇小说,我则强调必要的故事支撑。回首自己的小说写作,我发现自己的很多作品都是有毛病的。但有毛病似乎又并不那么可怕,作品有毛病,如同一个人有病一样,生病之后就意味着这个人身上有了抗体。作品有毛病,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作者创作上还有上升的空间?事实上那种外表完美的写作,才是真正可怕的。

在文学的版图上,分配给我们每个人的写作资源是不同的,因此当我们写作的时候,似乎永远都是态度的问题。一个作家,应该用最真诚的心灵去完成对自己故乡的书写。这是我的一个长久以来的梦想。我在一篇小文里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小说看似叙述着别人的生活,实则省察着作者自己的内心。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自省,一个写作者更是如此。不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一个不经省察的人的写作,也很没有意义。

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带有生活的底气。作品的底气来自语言,它就在那些最不经意的地方闪烁着灼人的灵光。只有那些内心真正拥有自由原野的写作者,才能让语言飞翔起来。这个原野,在写作者内心是不变的,但又是不断延伸的。

近几年,我更多地对自己的创作进行着一些文学以外的思考。有时候,小说的社会学意义事实上是大于文学意义的。我是一个“小地方”的写作者,我只在乎精细地构筑我文学意义上的这个“小地方”。

王新军,甘肃玉门黄闸湾人。中国作协会员,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著有《文化专干》《农民》《大草滩》《民教小香》《好人王大业》《坏爸爸》《八个家》《最后一个穷人》《厚街》等小说130余部(篇)。曾获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二等奖、甘肃黄河文学奖一、二等奖等奖项。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结业,连续三届入选“甘肃小说八骏”。现供职于玉门市文联。

新闻推荐

火烧沟文化收藏馆在玉门开馆

火烧沟文化收藏馆在玉门开馆近日,由民间收藏人士麻德兴先生个人创办的“火烧沟文化收藏馆”在玉门开馆。“火烧沟文化收藏馆”位于玉门市新市区经济开发区,面积约200平方米,馆内陈列和展出了麻德兴...

玉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