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本报记者 王朝霞
耕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耕地质量建设成效显著。
耕地质量管理有法可依
为依法加强对耕地质量的建设与管理,甘肃省于2008年着手起草《甘肃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于2011年1月15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省耕地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是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与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将对依法管理和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该《办法》理顺了耕地质量管理体制,明确了耕地质量执法主体,明确规定,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耕地质量保护建设工作,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的保护建设与监督管理。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工作。同时,建立耕地质量等级认定制度,严格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从而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该《办法》还明确了多项提高耕地质量的政策措施,规范了耕地质量管理措施。
实施“沃土工程”“保育”耕地
“沃土工程”是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通过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土壤肥料监测技术手段,推广有机培肥改土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富民工程。农业部于2004年批复“甘肃省沃土工程综合示范建设项目”,总投资539万元,2005至2006年在兰州、天水和玉门实施了该项目,成效显著。
省改造更新土壤农化监测中心实验室、天水市土壤农化监测中心实验室、玉门市土壤农化监测中心实验室,可检测土壤、肥料及农产品中有机质、氮、磷、钾、微量元素等各种物质成分30多项,提高了全省土壤肥料监测能力和手段。建设示范基地2万亩,在基地内示范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绿肥种植技术、有机肥堆腐制造技术、有机培肥改土技术、微灌施肥技术等“沃土”技术措施,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沃土工程”项目的实施,完善了省级及天水、玉门两市的农化测试中心的土壤、肥料检测功能,对全面开展甘肃省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示范基地田间工程的建设改善了示范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加强了土、水、肥三个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了肥料结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肥料浪费及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减轻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绿色食品专用肥料等生物有机肥专业化、工厂化生产,大大减轻了城市郊区大型畜禽废弃物的污染。
培肥补充耕地提升质量
开展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与验收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切实解决土地开发整理中“占优补劣”、“三重三轻”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着力提升补充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2010年农业部组织实施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与验收试点工作,甘肃省被列为6个试点省份之一。甘肃省农业、国土两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在秦州区玉泉镇开展了调查采样,采集土壤样品63个,分析化验了600多项次,建立了5个土壤肥力和墒情长期定位监测点,对土壤养分和墒情跟踪监测。对项目区5800亩耕地进行连续两年地力培肥,使项目区耕地质量明显改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种植绿肥、秸秆腐熟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调节水肥利用、减少用药、减少投入的农田耕作技术模式,是实现有机肥源综合利用,休闲地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甘肃省自2010年在农业部支持下,累计补贴资金4325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补贴资金4085万元,省财政补贴资金240万元,在甘肃省24个县市区实施了有机质提升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实施面积121.94万亩,其中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实施面积57.87万亩,种植绿肥技术实施面积31.1万亩,盐碱地改良技术实施面积16万亩。全省累计增加粮食产量达到9.38万吨,亩均增产在30公斤以上。累计增加收入5248.5万元,亩增收50元左右。河西地区利用秋收以后闲置时间种植绿肥,高效利用了耕地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化肥造成的污染。
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甘肃省自1996年以来先后建立了9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组建了甘肃省耕地质量监测技术中心,完善现有监测网点设施条件,为全省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长期定位监测和调查,及时了解耕地地力动态变化特征及养分变化趋势,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耕地水、土、肥等资源利用率提供了基础数据。
甘肃省发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甘肃省粮食连年丰收。
新闻推荐
疏勒河下游胡杨林得到保护本报记者 宋振峰人的口粮是粮,地的口粮是水。从单纯的功利角度来看,作为供水者...
玉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