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旺正:黑戈壁上的“红蜡烛”

酒泉日报 2019-12-02 02:07 大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铁人先锋”在行动

甘肃省最西端的戈壁荒漠中,有一块戈壁滩尤为特别。它表面的砾石呈深黑色,人们称为“黑戈壁”。这个地方叫马鬃山,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乡镇。年过半百的苟旺正是镇上唯一的学校——马鬃山镇国门小学的教师。

1984年,23岁的苟旺正从陇西师范学校毕业后到马鬃山镇国门小学执教,一教就是35年。35年来,苟旺正一直工作、生活、服务在这里,把青春奉献给了边防牧区的教育事业。

“我来到边防牧区后,就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和使命,必须为牧区的学生架起一座通向外面世界的桥梁,以报答祖国对我的培育之恩,就像花儿将花瓣归还泥土一样。”苟旺正说。

作为骨干教师,苟旺正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时刻作“德高为范”的表率,以自己总结的“理念导课堂、兴趣活课堂、练习贯课堂、立体教课堂”的教学理念发挥“学高为师”的辐射作用。

35年来,苟旺正见证了学校从漏风漏雨的土坯房到砖瓦平房再到拥有三层教学楼的发展历程。因教学需要,有的孩子去肃北县读寄宿学校,有的到酒泉求学。如今,马鬃山镇国门小学已经没有学生了,学校也被改成了马鬃山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苟旺正和另一名老师按要求留守。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准时打开校门,认真检查各项设施设备情况,保持教学楼里外整洁美观。

苟旺正服务边防基层三十五载,夫妻两地分居二十三载,这些数字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他自豪和骄傲的是始终没有离开三尺讲台,没有离开令自己魂牵梦绕的事业,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边防牧区孩子的成长之中。他就是茫茫黑戈壁上的“红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孩子的未来。□郑磊斌

新闻推荐

教育提质 培养人才 肃北县多措并举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辉煌巨变中的肃北·系列报道七近年来,肃北县坚持育人为本,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目标,传承民族文化、培...

肃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