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珠帘垂面琳琅璀璨的雪山蒙古族妇女服饰蒙古族特有的顶

兰州晨报 2015-03-07 10:53 大字

“珠帘垂面、琳琅璀璨”的雪山蒙古族妇女服饰 蒙古族特有的“顶碗舞” 献哈达 马头琴声悠扬 蒙古族特有的“杨希格舞” 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比赛 赛马 射箭 赛骆驼 “透明梦柯冰川” 接羔的喜悦 盛大的蒙古族婚礼

肃北县位于甘肃西端,是甘肃唯一以蒙古族为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这里,不仅有碧绿的草原,还有终年不化的雪山和茫茫的戈壁滩。而正是雪山、戈壁和草原,养育了独特的肃北蒙古族同胞。他们因为常年生活在雪山之下,形成了与内蒙古的蒙古族同胞有所差别的习俗,所以被称为雪山蒙古族。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小雷 周言文

在雪山深处,蒙古族的魂魄就牢牢地系在这里了

肃北是一个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西北段的南北两端,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魏晋时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晋已设县,之后历朝都在这里设镇置县。直到770多年前,蒙古人正式定居在这里,这里便成为了肃北蒙古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肃北之名,始于1938年在肃州(今酒泉)之北的马鬃山地区成立的马鬃山设置局。蒙古人在这里的故居,分为南北两地。北部是马鬃山地区,东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密市,南连瓜州、敦煌、玉门三市,北与蒙古国相邻,是甘肃省唯一的外贸口岸,北山块断带,由一系列雁行状山脉组成。见证着丝绸之路上沧桑变迁,繁荣发展。

肃北南部,是蒙古人主要生活的区域。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北段,祁连山脉之西北缘。连绵的巍巍祁连山脉在这里还延伸出了众多群山。这里既有高大的山岭,也有幽深的谷地和山间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该区域主要包括三条由西北至东南走向平行而高峻的山岭,即自北向南为野马山——大雪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大雪山的最高峰海拔高达5483米,而疏勒南山的最高峰团结峰海拔为5826米,是甘肃境内的最高峰。这里降水相对充足,水草丰盛。疏勒河、党河、榆林河、石油河、野马河均发源于此,由此人们把这里叫做五河之源。

今年2月,当我们在探访肃北党河源头的时候,当地蒙古族的生活就引发了记者探秘的好奇心:为什么肃北的蒙古族同胞要自豪地称自己为雪山蒙古人呢?

想想曾经在几年前来过肃北,是7月莺飞草长的季节,当时蒙古族朋友就说,要想真正了解这里,了解雪山蒙古族的生活,就应该在冬季大雪纷飞的时候再来草原。此行时正是隆冬时节,肃北刚刚下了一场为期一周的大雪。气温在零下22摄氏度,记者起了个大早,赶到了肃北蒙古族最早的聚居地——盐池湾。

到盐池湾时,太阳还未升起,不远处终年积雪覆盖的大雪山,好像肃穆的卫士守护着这里的静谧。渐渐地,太阳慢慢露出光亮,漆黑的天空,开始有了转亮的迹象;渐渐地,黑色的天空突然撕开一道裂口,橘色的阳光透了出来,黑夜中的万物开始苏醒,冻得僵硬的身体也慢慢接受阳光的照射,开始有了暖意。渐渐地,开口越来越大,当整个太阳完全展现在天空中时,光柱一道道地射向了雪山。因为山大沟深而产生的寒气,此时正在慢慢消散,像雾像雨又像风,带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到半空中,然后又落满每一座山。

在雪山深处,蒙古族的魂魄就牢牢地系在这里了。

逐水草而居,肃北蒙古人紧紧追随着雪山,追随着养育了这片土地的母亲河党河。细细柔柔的党河在这片草原上时而细流,时而宽阔,时而汇聚成海子,时而奔流汹涌,将大地劈成两半,穿越地平线。有了草原、湿地、河流,大雪山还孕育了祁连山区最大的山谷冰川——透明梦柯冰川,即使是在炙热的夏季,山谷内的冰川也是经年不消,漫山的冰层像干净的镜子,像透亮的琉璃,日光在冰层上折射,像会游泳的鱼,穿梭在雪山冰层之间。冰清玉洁的冰川,神秘旷达,千年耸立,宛若仙境。

巍峨的大雪山,怀抱着这里广袤的草原、湿地、冰川、河流,守护着这里的牛羊、蒙古人和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生灵。茫茫戈壁,宛若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

南征北闯千百年,岁月磨砺,马背上的蒙古族终在大雪山脚下安了家

在肃北一直陪同我们的蒙古族朋友请我们去了正宗的蒙餐馆吃蒙餐,朋友唱着长调,端着银碗,按照蒙古族欢迎客人的礼节向我们敬酒,酒过几巡,蒙古人的豪气便展现了出来,他指着餐馆墙上挂着的一幅地图对我们说,你们看,这是成吉思汗统治时的中国地图,你认认,都有现在的哪些地方?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地图上都是蒙语和一些英文,根据英文我看到了亚洲、欧洲的地界。朋友端起奶茶喝了一口,然后向我们娓娓道来肃北这片土地上雪山蒙古族的由来。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蒙古最早见于唐代,即《唐书》中的“蒙兀室韦”。它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逐渐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到了十三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族地区诸部落,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后,蒙古族成为了民族的族称。正如电影《狼图腾》中讲到的,蒙古人以狼为图腾,向狼学习,吃得了苦,沉得住气,稳得了局势,懂得把握时机,骁勇善战,于是在蒙古族统一的元朝,中国的疆域版图达到了历史最大。这一点,是所有蒙古人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一直到今天,每当我的蒙古族朋友讲起这段历史时都是骄傲而自豪的。每一个蒙古人的身上都流淌着这样勇猛的血液,想想看,在草原上,曾经多少蒙古勇士骑着高大的蒙古马,厮杀疆场,保卫草原,南征北闯历经千百年的磨砺,最后换得辽阔的草原。

肃北蒙古族的历史渊源,大量史料都认为是蒙古系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图哈斯尔之十九代孙固始汗的后裔,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直系血统。纵观历史,蒙古人真正进入甘肃是770多年前,时战时和,迁来徙去,有四批人。最早的是成吉思汗用武力消灭西夏,率领蒙古族据有甘、青。第二批是蒙古人贵由率军队入甘,大元全国政权瓦解后,经历了80多年的征战。第三批人由达颜汗的次子俺答汗移牧十二土默特,率万骑南征甘、青,占领这一地域28年。第四批由西部蒙古人固始汗从新疆进入甘肃的布隆吉,役道青海、西藏,后又占据阿拉善,拉开了现代居住在甘肃、青海、西藏蒙古族366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说起肃北的蒙古族,就一定要提到青海的蒙古族,因为在明朝中叶以后,朝政颓废,无力西顾。又有东北的女真部落致力于夺取全国的政权,在此前,在青海的和硕特牧地不断受到东蒙古的袭击,还有沙俄的侵扰,牧场日趋紧张,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积累了矛盾,刺激着固始汗为解决生存问题而选择武力攻占,反抗求生存。在1636年初冬,固始汗率领一万多兵力与三万军队的却图汗在甘、青界山大小乌兰两山进行了血战,最后以少胜多,消灭了却图汗,又进行了6年的战争,最终来到肃北,并且留在了这里。马背上的蒙古人,最终在大雪山脚下扎下了蒙古包,开始了雪山脚下的安宁生活。

此时来到肃北,正是冬季接羔的繁忙时节,我们有幸探访了几户牧民,说道要去他们的羊圈看看时,都高兴得争相恐后地向我们说着今年接羔的喜悦。产下的羊羔已蹒跚学步,咩咩地叫着,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甚至有大胆的小羊慢慢蹭过来,嗅着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就等着享受绿满草原。高大的蒙古马似阵阵棕色的风,一会东去,一会西来。

雪山蒙古族的服饰为何如此美丽?阿爸抽着烟袋,结合着实物,细细地讲解……

在盐池湾,恰好遇见一户准备在这里过新年的蒙古人家。热情的蒙古阿爸不仅告诉了我们如何顺着河流找到源头,还热情地将我们当做远方来到的亲人跟随他们一道迎接前来过年的家人。雪山、党河、蒙古包前还点燃着松柏,煨着桑,空气中弥漫着松柏燃烧的清香味。马蹄声,驼铃声,悠长的蒙古长调都预示着家人的到来,小孩子们兴奋地早早就跑了出去,然后又回来告诉我们是谁来了。接着蒙古包内的阿爸额吉领着家人,捧着五彩的哈达,对唱着长调迎了出去。远道而来的家人,纷纷下马,取出哈达,唱着长调迫不及待地大步走向蒙古包,互赠哈达,结结实实地拥抱在了一起,然后一起进入蒙古包内,喝着奶茶话家常。

家人们聚在一起,都穿着艳丽的节日盛装,而且每一个人的都不一样,阿爸有阿爸的长袍,额吉有额吉的长袍,跑来跑去玩耍的小孩子们都穿着不同,我们好奇地问一位年长的阿爸,雪山蒙古族的服饰为何如此美丽?

阿爸抽着烟袋,结合着实物,细细地详解……

肃北蒙古族的先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辗转于蒙古雪原、天山、青藏高原等地,逐水草而居,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服饰特色,它与鄂尔多斯服饰、察哈尔服饰、科尔沁服饰有着明显的区别。

雪山蒙古族的长袍喜好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的镶边装饰,显示了对自由、和谐、幸福的渴望,自然纹样有山丹、杏花、蝴蝶、骆驼、山、水、火、云等;吉祥纹样有福、禄、寿、喜、盘长、宝莲等;还有组合纹样,如盘长纹延伸加卷草的云头纹,植物复叶上加火焰纹等。2008年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服饰被列入民俗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雪山蒙古人不论男女都用紫红色布缠头,但也有戴帽子的,并有冬夏之分。一般男式冬帽为平顶双层圆形帽,内层为棉布,外层为羔羊皮;男式夏帽为平顶圆形夹帽,内衬棉布,外覆平绒等布料;女帽则是圆锥形高尖帽,顶端有大红缨子,帽檐是白色羔羊皮环绕。男女通用的帽子,则是貂皮耳子的毡帽或大礼帽。雪山蒙古人的红缨帽是西藏地区古时普遍流行的帽式之一。在西藏古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描绘美丽的阿盖夫人时,这样写道:“阿盖夫人的眼如泓秋水,全身裹着锦缎,披着珍贵的朝衣,美丽的高帽上装饰着美丽的缨穗,她端坐在那里,好像灿烂的光海……”

没想到在肃北,它却成为雪山蒙古族最喜欢的传统帽式之一。

雪山蒙古族的皮袍式样也似相邻藏族的藏袍,单比藏袍略瘦,也更短一些,而其镶边的花纹图案与藏袍也不一样。在缝制镶边时,他们采用当地特有的氆氇、貂皮、水獭皮等做边饰,袖宽而长,通身宽大。这种长袍由领到襟为圆形,沿边镶嵌两条不同颜色的布和呢子边镶。袍子的质地有皮、布、绸缎和毛料等。皮袍又分搭面的羔羊皮袍和不搭面的老羊皮袄。

袍子的颜色因人而异,男子多用枣红、棕色、蓝色、青色;年轻妇女多用红色、绿色;成年妇女喜欢用枣红、紫色、青色。袍子的襟边和领条也因人而别,男式袍多见大斜襟、方领子;成年女子袍多为小斜襟、方领条;少女则为方襟方领。

在肃北当地朋友的指点下,我们又关注到雪山蒙古人穿袍子必备的腰带。腰带也有布料、绸缎、毛绒质地的区别,他们选择颜色时会注意和皮袍的颜色相协调。男子束腰时,多把袍子向上提,背腹部常常束起一个垂囊,以便在行路时怀中可以揣下许多随身的物件,另外紧身的腰带更能彰显蒙古族男子特有的魁梧彪悍的特征;青年女子系红绿绸带束腰时,多将袍子向下拉展,能够衬托出身躯的苗条挺直和律动的青春。

自然精美的装饰物在雪山蒙古人的服饰文化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过去,男子多在左耳垂戴上镶嵌着宝石的银耳环,手指上带着镶嵌着宝石、珊瑚的戒指,手腕上戴着一匝银镯,腰带上挂着蒙古刀和火镰,如果再背上猎枪,腰部挂上子弹袋,这就是雪山蒙古族勇士的标准扮相了。妇女的饰物主要集中在头部,每逢节假日或者探亲访友,她们都要佩戴首饰,她们的双耳会戴上镶嵌有绿松石或珊瑚的金银耳环,再佩一副长约一寸的耳坠;颈项处挂着有花纹并嵌有珊瑚珠宝的银质佛龛,同时还佩戴数串大小不同、色泽参杂的琥珀、玛瑙项链,因此有人用“珠帘垂面、琳琅璀璨”来形容雪山蒙古族妇女头饰的美丽。她们的双手手腕上绕满了以玛瑙、琥珀串成并有花纹的银手镯,手指上戴着各式戒指,腰带上系着一把小刀、一个针线包和三四串连贯的铜钱,走起路来风姿绰约,环佩叮当悦耳……

辽阔的草原容纳了所有的爱恨情仇,高大雄壮的大雪山将内心的豪情托升到顶峰……

蒙古包外天寒地冻,蒙古包内歌声、笑声不断,虽然有些年纪大的老阿爸听不懂汉语,但是笑容正是此时此刻我们沟通的语言,虽然听不懂蒙语,但是他们拉着马头琴,唱着长调的真挚是我们都能共同感受到的。热腾腾的奶茶在铜炉里煮着,里面还加了红枣,金黄的酥油高高地堆着,油饼、手扒肉也冒着香气,最为带劲的还是酸甜的马奶酒。

俗话说,草原上的蒙古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吃饭就会喝酒。蒙古额吉形象生动地给我们讲了如何制作马奶酒,传统的酿制方法主要采用撞击发酵法。这种方法,据说最早是由于牧民在远行或迁徙时,为防饥渴,常把鲜奶装在皮囊中随身携带而产生。由于他们整日奔驰颠簸,使皮囊中的奶颤动撞击,变热发酵,成为甜、酸、辣兼具,并有催眠作用的奶酒。

由此,人们便逐步摸索出一套酿制奶酒的方法,即将鲜奶盛装在皮囊或木桶等容器中,用特制的木棒反复搅动,使奶在剧烈的动荡撞击中温度不断升高,最后发酵并产生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便成为清香诱人的奶酒。看着银碗里半透明状的马奶酒,喝起来口感圆润、滑腻、酸甜、奶味芬芳。每当有了欢庆的事情,有了尊贵的客人到来,蒙古人都会捧着哈达,端着银碗,唱着悠长的蒙古长调向客人献上酸甜的马奶酒,跳起挤马奶的舞蹈。每当有了烦忧的事情,也可以策马飞驰在草原上,将酒囊中的马奶酒一饮而尽,然后所有的烦恼便随风而逝了。

辽阔的草原容纳下所有的爱恨情仇,高大雄壮的大雪山将游牧人内心的豪情托升到顶峰,然后随着展翅的雄鹰跃入天际。勤劳勇敢的蒙古人在这里会生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雪山蒙古人走出雪山,走出肃北,把蒙古人的精神发扬在祖国大地,去接受新鲜的事物,又回到家乡,回到草原,回到魂牵梦绕的大雪山。

此行结束,困扰记者心中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

雪山蒙古族的说法首先来自于地理概念,在肃北境内,有许多终年积雪的冰峰,在诸多冰川冰峰中,“透明梦柯冰川”最为典型,“位于祁连山北坡老虎沟内,它长达10.1公里,面积21.9平方公里,冰川海拔4260米。”而在《重修肃州新志》对肃北的祁连山地区的描写是这样的:“四时大雪,千古不消,凝华积素,争奇献秀,苍翠郁葱,望之如堆琼垒玉,真嘉景也。”如此的地理环境是称肃北蒙古族同胞为雪山蒙古族的最有力的证据。

在历史的变迁中,雪山蒙古族的文化多少受到雪域藏民的影响。雪山蒙古族的先民在几百年间,先是进入藏文化的腹地,后又辗转迁至河西走廊西端——汉、藏、突厥文化的交汇地带,在多种文化的夹缝中他们尤其与雪域藏族人互动频繁,吸收了许多藏族文化养分,这使雪山蒙古族固有的游牧文化特质发生了局部的变迁,最后形成了地域特征明显的雪山蒙古族文化。

新闻推荐

本报肃北讯通讯员巴海涛首席记者董开炜春节前后肃北蒙

本报肃北讯(通讯员巴海涛 首席记者董开炜)春节前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乡先后多次大面积降雪,牧区草场被封盖,23户牧民受灾,牧民生活生产受阻。灾情发生后,盐池湾乡政府启动应急预案,为...

肃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肃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