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民生】代代传承 爱心接力 记酒泉市肃州区“老妈妈拥军服务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每隔一两个月,“老妈妈”们会拿着针线、洗衣粉赶往部队,上门为驻地部队官兵缝缝补补、清洗被褥。在酒泉市肃州区东文化街社区,有一支退休“老妈妈”们组成的拥军服务队,自1969年成立以来,这支队伍积极参与拥军爱军系列活动,开展“驻地有个家 心系老妈妈”结对认亲活动,深受广泛欢迎。近日,记者走进“老妈妈拥军服务队”,感受到了慈母般的关爱和温暖。
“我们中间年龄最大的85岁,最年轻的也已46岁了。”80岁的于月英老人指着“老妈妈拥军服务队”爱心墙介绍说,85岁的“老妈妈”是熊燕芝,从部队退役后到酒泉工作,2013年加入“老妈妈拥军服务队”,与驻地部队结对认亲,墙上挂着她和“兵儿子”的合影。另外一张照片上,是于月英和驻地军人小周包饺子的场景,小周已经亲切地将她称作妈妈。2013年,包括于月英在内的10位“老妈妈”与驻地新兵结成对子,每逢八一建军节,“老妈妈”们会带着水果、糕点和亲手缝制的鞋垫,和社区干部职工前往驻地部门看望结对认亲的孩子们,开展“庆八一 军民鱼水一家亲”联谊活动,与他们亲切交谈,共同度过建军节。
酒泉市肃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世民说,2013年起,东文化街社区组织开展了“驻地有个家,心系老妈妈”双拥共建结对认家系列活动,以“老妈妈”为代表的居民家庭和部队战士联系紧密、活动频繁,截至目前共结对认家64对,加强了军地联系,彰显了军民关系的新时代特色。
“在外地当兵,有了‘家’,还有了慈祥的‘老妈妈’,心里美滋滋的。”小周告诉记者,驻地部队距离“老妈妈”家有三四公里的路程,如果没有任务,每逢周末,他会前往于月英家,看望“老妈妈”,陪她聊天,给她洗衣服,还能吃到“老妈妈”做的可口饭菜。
“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发起人李凤琴说:“这些年轻的孩子为了保家卫国,远离父母驻守酒泉,为千家万户守护着平安,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妈妈’们经常为官兵拆洗被褥、缝补衣服、绣制鞋垫,嘘寒问暖,从未间断。”
从最初的缝缝补补到如今的精神慰藉,60多位“老妈妈”们不断拓展爱心服务内容与形式,成立了拥军、党员先锋、楼院自管、睦邻互助和文化宣传5支服务队,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居民中间口碑很好。2016年,“驻地有个家 心系老妈妈”结对认家爱心服务被中宣部等13个部委评为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老妈妈拥军服务队”被甘肃省老龄委评为“老有所为”先进集体。
结对认亲活动的不断开展,带动了军民之间、两家之间、两地之间长期的情感交流、文化交流和地域交流,使得浓浓的亲情在这些原本互不相识、远隔千里的两代人心间传递延续。采访最后,“老妈妈”于月英说:“会有那么一天,我走不动了,也起不来了,但拥军爱心的接力棒绝不会停下来,‘老妈妈拥军服务队’会代代传承,共建军民鱼水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欣)7月23日至24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塞力克,副主任李如檀、马...
酒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酒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