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年味浓 游子情依旧

酒泉日报 2018-03-02 09:58 大字

本报记者殷小乔

有故乡者,归故乡。哪怕山高水长,千难万难,也要回家。今年春节前夕,外出人员陆续返乡。他们在春节期间不论是购置年货、走亲访友,还是休闲娱乐,都能感受到酒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浓浓的年味。

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年

郭文清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每年春节回一次家。家乡在她的眼里,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

“家乡新建房子的农民一年比一年多。”她说,“农村的路也宽了,都铺成了油路。路两旁是整齐的绿化树,临路房屋统一刷新,以前破旧的房屋和门头也翻新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郭文清眼里,家乡的变化还有很多。这个假期,她明显感觉到酒泉的美景多了,人们出行游玩的地方也多了。

春节期间,郭文清和父母去肃州区泉湖镇龙德盛农庄拍了全家福、采摘了草莓,去酒泉生态观光植物园观看了稻草人展出,还去西汉酒泉胜迹观看了灯展。假期快结束时,又去祁连小镇滑雪。游览过的每个景点她都拍了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引来众多网友点赞评论。

郭文清一个同学调侃她发的朋友圈:“我以为酒泉只有沙漠和骆驼,谁知还有这样美丽迷人的景象。”她的一位老师评论:“酒泉的冬天有美景赏,有雪玩,下次我也去酒泉过年。”

郭文清说,以前每到春节,她和家人最多逛个公园看个灯展,现在可以逛的地方多,玩的项目也不少,数字影院建了好几个,再也不用担心看贺岁片买不到票了。

从成都开车回家过年

肃州区银达镇佘新村的朱维兵,今年开着40多万元的“宝马”小轿车回乡过年。他说:“我5年没有回家了。我觉得家乡变化太大了。农村比原来美了、靓了,小轿车也多了。”

朱维兵在成都一家餐饮公司做厨师。前几年春节单位不放假,他没法回家,每年春节只能通过家人发在QQ和微信里的照片、视频看看家乡的变化。今年,他特意申请了探亲假,带着老婆和孩子一路开车到了酒泉。

“腊月二十九回到村里的第一印象就是村子干净整洁、道路宽阔平整,整个村庄都像是‘美颜\’了一样。最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农户都买了车,到了晚上居民点上能停10多辆小轿车。”朱维兵说,他陪父母春节走亲戚期间,发现如今不管是外出务工的,还是在家经商或搞规模种植、养殖的,都开着小轿车,一个个意气风发。

“大家都有车了,说明我们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在新的一年,我希望家乡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朱维兵说。

赶集办年货,年味没有变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龄的不断增长,物质生活的丰富,过年的意义也愈发不同。我曾以为流逝的岁月会冲淡年味,直到今年回家过年才让我感到,记忆中的年味还在。”除夕晚上,返乡人员刘兵强将这段文字配上了和父亲赶集的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引来了100多位好友点赞。

今年37岁的刘兵强是肃州区金佛寺镇人,就职于山东一家对外贸易销售公司。他已经两年没有回酒泉过年了。年前,公司批准外地职工可提前10天回家过年,他便早早订好机票回到了酒泉。对他来说,年味集中在年前的农村集市上,与父亲一起赶集成了他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回来的那天,正好赶上镇上的集市。我和父亲准备了两个编织袋,去镇上办年货,集市依旧很热闹。还记得年少时,我非常喜欢赶集,总是跟在父亲后面凑热闹。集市上,各色物品一应俱全,吃的、用的几乎都找得到。每次赶春节集市,我和父亲会购置满满两大编织袋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有时买不够,还会再去一次集市。”刘兵强回忆起儿时和父亲赶集的场景,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至今,在刘兵强的内心深处还有一种情结。每年临近春节,他总是回想起农村赶集的情景,印象既深刻又亲切。在刘兵强看来,年就是从赶集那天正式拉开帷幕的,没有赶集,就好像没有过年一样。

新闻推荐

贾光学:守着家也能挣到钱

新鲜采摘的蔬菜直接加工上桌,享受美味之余还能在园区休闲、观光、旅游……近年来,肃州区金佛寺镇依托林果和花卉两大特色产业,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农村餐饮业成为农民增...

酒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酒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