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披着“华服”的新型毒品
“那是2015年6月,我和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他给了我一粒白色结晶体,让我品尝。我问是什么,他说是一种能让人兴奋的东西,我很信任他,就吃了下去。”冯超对他初次吸毒的经历记忆犹新。当时只有19岁的他,并不知道,那形似冰糖的结晶体就是新型毒品冰毒。
近年来,制毒窝点将眼光转向了隐蔽性较强、成本较低的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出现在了市面上。
酒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负责人说:“近年来,新型毒品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在我们这里,几年前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只占到吸毒强戒人员的2%,现在上升到12%。”
“华服加身”迷惑性强
冯超的遭遇并非个例,30岁的王瑞吸毒原因与冯超如出一辙。2015年7月,王瑞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突然神秘地拿出一粒冰糖样的固体让他品尝。“我以为只是没见过的糖果,因为好奇就吃了。问朋友是什么,他说是‘溜冰\’,我当时不知道‘溜冰\’是什么,也没再问。”王瑞说,直到和朋友在一起玩了一段时间以后,才知道那结晶体竟然是冰毒,但为时已晚,他已经身染毒瘾。
记者走访了四位吸食冰毒的戒毒学员,他们都说,最初并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是毒品。因为冰毒玲珑剔透的样子让人没法和毒品联系起来。
据了解,新型毒品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大多为片剂或粉末,吸食者多采用口服或鼻吸式,隐蔽性较强。在我国,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新型毒品“娱乐性”的假象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毒”的本质,也是新型毒品蔓延的重要原因。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相比,因为新型毒品隐蔽性强,价格相对较低,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在戒毒学员中,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人群平均年龄为40岁,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的群体趋于年轻化。”市戒毒所一位管教民警告诉记者。
新型毒品危害多
知道自己吃的冰糖状物体其实是冰毒以后,冯超并没有懊恼和慌乱,因为冰毒给他的感觉是,吃了以后很兴奋,不吃的时候也没什么反应,他觉得危害性不大。“从小我就知道,海洛因只要不吸就会犯病,会抽搐、难受、流鼻涕,也会面黄肌瘦,严重影响健康。但是冰毒好像没有这些反应,我觉得对人体损伤小,就继续食用了。”冯超说。2015年9月20日,冯超吸食毒品被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社区对其开展了社区戒毒,但冯超不以为然:“除了变懒、不想出门以外,我没觉得有什么不良反应,所以根本不想戒毒。”因此,在社区戒毒期间,冯超仍在偷偷吸毒。直到2017年1月22日被公安机关送入市戒毒所。在戒毒所5个月后,经过管教民警的教育,他认识到了吸食冰毒的危害,并下定决心戒除毒瘾。
“现在我知道了,冰毒等新型毒品在成瘾性、对人体的损害性和社会危害性等方面都不亚于海洛因,并具有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吸食者一般是在吸食前犯罪,由于对毒品的强烈渴求,为了获取毒资而去抢劫、盗窃等;而冰毒等新型毒品吸食者一般在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冯超说。
“吸了冰毒以后,我一天比一天暴躁,一天比一天懒惰,感觉根本控制不了自己,吸毒以前我在小额贷款公司上班,吸毒以后我再没去上班,除了有事没事想着吸两口,心里再装不下别的事,感觉自己完全被毒品操控了。”32岁的戒毒学员李刚这样描述冰毒带给他的不良影响。
据了解,合成毒品具有极大的生物毒性,服用之后可以对人体的多个器官产生毒副作用。其次,比起生理上的损伤,合成毒品还可以引起显著的精神问题。在吸食合成毒品之后,吸食者会极度兴奋躁动,还会出现大量幻觉,具有攻击性。吸食者长期吸食合成毒品会出现情绪和性格的改变,变得烦躁易怒,稍不顺心则摔砸物品或伤人。
“希望广大青少年以我为戒,千万不要去碰毒品,无论是新型毒品还是传统毒品。去娱乐场所玩耍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被新型毒品蒙蔽。”冯超说。
□本报记者孙欣
(文中戒毒学员均系化名)
○禁毒宣传月系列报道
新闻推荐
○禁毒宣传月系列报道今年4月,王志因吸毒被公安机关送往酒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对王志而言,这已经是“四进宫”了。“每次我都想着再不能来了,可最后还是又回来了。2015年第三次戒毒结束以后...
酒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酒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