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焉支山下莫经年

张掖日报 2016-05-06 17:33 大字

周步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这是唐朝诗人杜审言赠送给友人苏绾的一首诗。友人从戎赴边,杜审言自然以诗相赠。杜审言写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是经历了太多世事沧桑和人生阅历,才有了如此世事洞明的洒脱自如和慨然情怀。这首诗举重若轻,把一个时代的怆然凝重和凛然正气,用及其潇洒惬意的文字,表达的恰到好处。这首诗没有如同其他军旅诗歌那样描写大漠风光和战地景色,而是用心轻轻诉说,用情娓娓道来,如同沙漠中的一泓清流,旷野里的一曲长调,使得苍茫世界清新自然,军旅生涯情趣盎然。这实在是诗人诗意天成的高明之处。

杜审言有中国五言律诗奠基人之称。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那时候,杜甫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杜审言就已经名满天下了。杜审言的名气没有杜甫大,但胆气却比杜甫大。杜审言恃才傲物,就连屈原的诗作也敢拿来开玩笑说他的不是,这就使得很多人忌恨。据载,杜审言病重时,宋之问等人去看望他,他对来人说:“我活着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要死了,却找不到接替我的人!”搞得来人进退两难,气不得恨不得。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唐朝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吉州司户参军杜审言遭到两个同事周季重和郭若讷的合谋诬陷,且被定了死罪。杜审言十三岁的儿子杜并不堪其愤,为父报仇,刺杀了其中一个仇家,杜并也被侍卫当场杀死。武后知道这件事后,念其子之孝,诏杜审言入京。后来,许国公苏颋还专门为杜并作了墓志铭。

杜审言笔下的燕支山就是今天焉支山。杜审言是不是来过焉支山下,现在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焉支山在隋唐时期已经是名震天下。那时候的焉支山,如同现在的西北边陲昆仑山、天山和中越自卫还击战中的老山等地,那是一种神圣和高度、荣耀和自豪。事实上,翻开唐朝浩繁跌宕的篇幅,赞美和讴歌西域的诗词歌赋,焉支山是着墨最多的一个地方。

焉支山为何有如此的魅力呢?为什么那么多的笔墨都会触及这座山峰呢?我在焉支山下生活了三十多年,这座山山体庞大,气势凛然,巍峨雄峻。山中幽松蔽日,积雪终年,溪流潺缓。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个支脉,又却自成一峰。祁连山东西走向,焉支山南北之形。于是,这座山具有南边青藏高原和北部内蒙古高原的双重秉性。焉支山下培育的山丹马,是中国最优良的马匹之一。亚洲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就在这里。在冷兵器时代,马匹是战争最关键的装备之一,所以这座山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更重要的是这座山横亘于甘凉古道的中间,中原去往西域的车马人等历经此地,必越此山,这就使得焉支山虎踞龙盘,巍然峙立。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岁月里,谁占据了焉支山,谁就拥有了河西走廊甚至西北地区战争的主动权。霍去病于此大破匈奴、隋炀帝在这里大宴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于是,这座山便更加声名远播,天下皆知。

“焉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等,这些描写焉支山和河西走廊的诗歌,从多个角度刻画了焉支山的地理形态和风情状貌。峡口是焉支山下甘凉古道中间最险峻的一处古城关隘。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的壮丽篇章,无不给焉支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和神圣高度。其实,焉支山在唐朝时期已不属于边陲,但在历代诗人的心目中,焉支山就是西北边陲的永恒形象,就是精神边疆的最佳象征。

焉支山下是一个建功立业、杀伐征战的好地方,红粉楼中的日子多么令人留恋和向往。生命舍弃了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和美好时光,毅然奔赴边疆,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羡慕的豪迈气概和潇洒壮举。在这里,作者仿佛在一边鼓励友人,一边赞美友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国戍边,也在于风度翩翩。

新闻推荐

幼儿园收暖气费究竟有没有谱?

本报讯 “我的小孩在一私立幼儿园上学,最近在整理她的学费发票时才发现,一个小孩子的暖气费竟然要200元。后来又问了一些公立幼儿园,发现他们才收三四十元,私立幼儿园收的...

酒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酒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焉支山下莫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