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酒泉新发现十余处恐龙化石点

甘肃日报 2015-08-27 13:27 大字

酒泉新发现十余处恐龙化石点

本报酒泉讯(记者孙海峰)2015度中美合作古生物考察项目野外工作日前在酒泉结束。此次考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工作区俞井子盆地发现恐龙化石点10余处,采获禽龙类、新角龙类骨骼及牙齿近20件,并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伤齿龙部分头骨化石及驰龙类牙齿化石。

俞井子盆地位于酒泉北山地区,由于多次发现恐龙化石,被古生物爱好者称为“恐龙部落”。2000年,中美马鬃山恐龙考察项目对这一地区的下白垩统化石层进行了踏勘。2002年,甘肃省博物馆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在这里进行了联合挖掘。2004年以来,甘肃省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省地质博物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命名了雄关龙、北山龙、肃州龙、桥湾龙、金塔龙等一大批恐龙属种,但始终没有发现与鸟类密切相关的恐龙。本次伤齿龙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此项空白,对甘肃恐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伤齿龙生存于晚白垩纪,距今约7500万年到6500万年,是种小型恐龙,身长约2米,高度为1米,重60公斤,最初是因为它尖锐的牙齿而得名。与身体相比,伤齿龙的脑袋是恐龙中最大之一,因此伤齿龙被认为是最有智能的恐龙之一。伤齿龙科恐龙在寻找鸟类起源上也有重要的位置,因为他们与早期鸟类拥有许多共同生理特征。

据悉,此次野外工作由省地质博物馆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进行,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将对所发现的伤齿龙头骨化石进行初步研究,同时对甘肃地质博物馆现有的雄关龙头骨化石进行三维扫描,以进一步研究其解剖结构。

本次中美合作是甘肃地质博物馆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2011-2013年的连续合作之后,再次协定的新一轮合作研究课题。合作项目采获的所有化石归我国所有,并保存在甘肃地质博物馆。

新闻推荐

方向明 行动快 实招多 效果好 酒泉市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

方向明行动快实招多效果好酒泉市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带领党政考察团在山东省青岛市考察。今年以来,酒泉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深圳、青岛等...

酒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酒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