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石精神的传承者
本报通讯员 万利
肃州公路管理段管养着195公里国省、专线公路,女职工占全段职工的52%。肃州段酒泉养管站是全省公路系统第一个女子养管站,获得过“甘肃省五一巾帼奖”、“女职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曾经创造了辉煌历史的女养路工们,有些已退休。如今,曾被冠以娇惯一代之名的80后,她们洗尽铅华呈素姿,传承前辈们的铺路石精神,在公路行业热情洋溢地奉献着。
“勇挑大梁”的王婷
2011年,肃州段引进了1500型沥青混和料拌和设备。1986年出生、身高仅1.54米、体重不足45公斤、参加工作两年的王婷经过厂家培训和指导,很快掌握了拌和楼的操作,并取得了操作证。2012年,在酒泉公路管理局举办的乳化沥青现场会上,面对各养护单位专业人员针对拌和设备性能提出的问题,王婷对答如流,赢得了掌声。
机械设备使用三四年后是故障频发和主配件的疲劳期。为了不影响养护生产进度,王婷和另一名操作员深入学习拌和设备工作原理和维修知识,制定了拌和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案,既确保了设备的有效运行,也降低了维修费用。
2013年7月,兄弟单位20天10多公里工程罩面和大面积油路修补需用大量沥青混合料,王婷她们只能在晚上12点左右就开始工作。而此时,她正在准备结婚。有女同事对她说:“你可以请婚假啊,熬成黑眼圈怎么当新娘!”“大家都在忙,我怎么能安心在家,更何况我俩都在公路上,一起在这里奋斗,岂不也是一段佳话!”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她和同事共同完成了近2万吨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确保了沥青混合料的供给。
“小师傅”侯艳玲
2011年7月,酒泉公路管理局引进了第一台乳化沥青设备。1985年出生的侯艳玲一参加工作就干起了乳化沥青生产、加工工作。
改性乳化沥青生产的皂液最后要加入盐酸。盐酸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强腐蚀性,会对人体肌肤和呼气器官造成伤害。这份工作很多男人都受不了。然而侯艳玲每天清晨六七点,就穿戴好防护服,做好了准备工作。一个电话便是一道命令,她会按施工单位需求加工好改性乳化沥青。到了夏季,为跟上养护施工进度,清晨5点就需要生产。她生产的乳化沥青得到了施工现场专业技术人员的好评。2012年,兄弟单位引进了一台乳化沥青生产设备,特邀侯艳玲为他们传授乳化沥青生产实践经验。由于她年纪小,大家都称她为“小师傅”。
科班出身的赵莉娜
赵莉娜,1982年出生,2005年6月毕业于长安大学公路工程管理专业。她是酒泉公路管理局第一个全日制公路专业的本科生,吸引了大家更多的关注。她也不负众望,在罩面工程、碎石封层工程、重铺工程、危旧桥涵加固和省道214线安保工程等重要工程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人。特别是2013年,在迎接交通运输部路况抽查时,她是当时唯一一个驻工地女技术员,每天早上6点起床,奔波在20公里罩面工程路段上,每天工作时间达14个小时。
赵莉娜还学习了CAD制图软件、工程预算软件,取得了GCT在职工程硕士学历。科班出身的“先天基础”,再加上勤奋学习的“后天努力”,使她成为肃州段乳化沥青应用的领导者。从乳化沥青的第一次引入,到各类乳化沥青产品的进一步应用,赵莉娜一直从事技术跟踪、数据采集、应用研究等工作,及时总结发表了研究论文,并将这一成果制作成PPT教材,在技术培训交流会上交流学习。
“万能工”姜海燕
2007年,从公路专科毕业的姜海燕被分配到
养管站从事养护工作,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她还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报考了在职本科学历教育,让老同志看到了她不服输的一面。3年后,她凭借扎实的工作能力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兼统计。姜海燕常常是白天上路作业,晚上整理站班内业资料。2012年底,姜海燕被调到茅庵河养护工区担任统计。茅庵河养护工区是肃州段一个集乳化沥青生产、沥青混合料拌和、试验检测等一体的综合养护工区。姜海燕又自学了试验检测知识。试验人员忙时,她帮助做些试验辅助工作。职工们常常看到,她有时在拌和楼磨煤机前加煤,有时在应急库房里整理应急物资,大家都称她为“万能工”,哪里需要就在哪里。
“歌甜舞美”是姜海燕留给职工的另一印象。冬闲时,她带领大家编排文艺节目,还多次参加了酒泉公路局和省公路局的文艺调演。
这一朵朵女人花,她们是继承和发扬铺路石精神的新时代公路人。在工作上,她们多才多艺、勤奋好学,一点儿也不逊色于男职工;在生活中,她们相夫教子、打理内外,干练的外表下又增添了一些温情。在公路行业里,她们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更找到了她们为之奋斗的一份事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皓林祁娟)为满足境内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需求,日前,酒泉公路管理局投入390多万元购置了以改性沥青、橡胶沥青、乳化改性沥青生产为一体的“三位一体”沥青加工设备。新设备...
酒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酒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