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兰州”记忆中的董家菜刀

鑫报 2014-11-19 12:10 大字

老兰州人大都知道董家菜刀

“老兰州”大都记得“董家菜刀”。董家菜刀的特点是膛薄背厚,经久耐用,一把菜刀可以使用十年八年,即使用到只剩三指宽,刀刃的锋利程度依然如初。

董家住在今兰州市城关区道升巷。董家菜刀第一代制作者董长发生于铁匠世家,青年时和胞弟二人继承祖业,在家门开了个小铁匠铺自产自销,每天只能制作两把菜刀;到第二代制作者继承父业时,已是明未清初,生产技术有所改进。这两代人由于原材料的限制,生产的菜刀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董家菜刀真正成为兰州铁器行业中的名牌产品,则是在董家第三代制作者董正义兄弟继承父业以后。经过刻苦钻研,改进制作工艺,创出了驰名西北的名牌产品——“董家菜刀”。

董家菜刀传至第三代传人董正仁、董正义、董正礼三兄弟时,已到民国时期。为了保住祖辈创造的名牌产品,他们在原料的选择上狠下工夫。他们用上好汉铁、湖钢和洋铁、洋钢等上品做原料,保证了菜刀的钢匀、锋利、不卷刃和经久耐用等特点;同时选用阿干镇、窑街、天祝等地的上好煤炭做燃料,保证所需的火力。从钢铁原料到做成切刀,一般要经过制作刀坯、烧红锻打、剪齐修整,淬火到磨光开刃、砸上“董”字等工序,整个过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们还不断改进式样,使其适合不同用户的需要。

董家三代人经过了艰苦曲折的发展历程。创始人董长发及第二代时期,都是小手工业式的铁匠铺,到第三代董正仁三兄弟时才另立炉灶,分三家经营。由于产品有了名气,供不应求,三人都开始招收学徒,扩大生产,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质量不断提高,在西北地区声誉日增。

1954年,董家三兄弟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走上了合作化道路,把精湛的技术献给集体,使“董家菜刀”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满足了社会的需要。1958年后,合作社转入兰州农具厂,1969年迁至酒泉地区继续生产。

记者 童微整理

新闻推荐

瓜州县风电收入132亿元

◇记者朱希彬特约记者万宗平文/图鑫报瓜州讯近年来,酒泉市瓜州县风电产业发展迅速,目前该县已建成风电场24个,风电装机容量达415万千瓦,累计发电达259.4亿千瓦时,实现风电...

酒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酒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