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嘉峪关:从边城浪子到达人新贵

鑫报 2013-07-18 14:28 大字

东湖景区风景宜人 记者李红军摄

嘉峪关,每次来都是走马观花、惊鸿一瞥:宽阔的道路、美丽的广场、迷人的东湖、稀少的人群、惬意的生活……,当然更少不了那举世闻名、雄伟壮观的嘉峪关城楼。

终于有机会静下心来,品赏这座戈壁新城,触摸千年沧桑巨变中迸发出的那生机勃勃的强劲脉搏,这时,才发现自己完全像个懵懂的孩童,在历史老人面前忐忑不安。因为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要真正了解她,就需要如同婴儿般的紧紧依偎在母亲的身上,触摸她的肌肤,感受她的心跳……

记者李鹏文/图

黄草营大学生村官张鹏和他的育苗基地   记者李红军摄

如血残阳照孑影

到嘉峪关不登关城,就相当于没来过。

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登上嘉峪关关城了,但每次都给人留下不一样的感受,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魔力,让人在不断的重复中不断探寻着不一样的东西,获知之前没有触及的脉络。

每每亲临雄关,总令人逸兴遄飞,感触颇深,“登西陲雄关,见秦时明月;望大漠孤烟,睹长河落日;叩明清古钟,闻汉事唐韵;听驼铃声声,遐丝绸古道”的豪情油然而生。站在城楼之上,浮想联翩,往昔岁月中那狼烟四起、金戈铁马、逐鹿疆场的画卷必然浮现眼前。

这是作为军事城池的嘉峪关永远抹擦不去的历史底色,这里有兵士征战的豪情,有出关游子怅然回望,如血残阳照孑影的悲壮……

而这一切也不由让人感叹明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以一名军事家独到的眼光,选择在南依祁连山、北靠黑山之间仅有15公里的咽喉要地修建起嘉峪关时的高瞻远瞩,不仅为当时筑起“边陲锁钥”的重镇,而且为今朝留下“丝路明珠”的雏形。

在两排垂柳绿荫下向嘉峪关移步前行,氤氲的沁凉绿意抹去炎热的戈壁日头,孱弱的柳枝与四周敦实方正的城墙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这座充满了兵戈之气的关城有了一丝柔美之意。

在历史的长河中,嘉峪关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军事要地,也是中西中外贸易孔道,同时是后来的税关,是西北最早的海关之一。光绪《肃州新志 街市 村堡》云:“嘉峪关街市,自东至西一条,不甚长。商贾俱住在东关,关厢大于关内三倍。正街一条,长一里。凡仕宦商旅出口入关必宿于此。商户栈房、茶寮、酒肆,旅馆牙行,约千余户,军民数千家。”

从历史的记载中,我们似乎能看到当年嘉峪关当年的繁华,但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中保存下来的早年拍摄的一些照片更清晰地记载和展示

了嘉峪关的情景。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出,早年的嘉峪关也是比较繁华的,过往的商人很多,在城外有很多店铺、驿站、庙宇等,相互间也进行一些简单的贸易。从一张拍摄于1910年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嘉峪关内城还居住着很多农户。后来城内居民全部迁出城外,集结为小镇而居。这对关城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嘉峪关,虽然在历史上是一个屯兵要塞,但除了“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的哀唱之外,就是成群出没的黄羊。在二十世纪初,嘉峪关是“有小城一座,历年兵祸,城内已颓废,城外有居民约五六十家,街市房屋矮小破败,居民亦穷困无气”。

或许正是在这只有月亮陪伴的茫茫戈壁上,最能褪去繁杂的尘世喧嚣,从而也留下了众多抒发情绪的名诗佳句,给后人残留着那一抹必须到此一游的幽思怀古之情。

直到1958年,距离嘉峪关关城6公里的戈壁滩上,一座被称作“1号高炉”的炼铁炉埋下了基石,5万多名主力为东北人的建设队伍在这里安营扎寨,以酒泉钢铁公司的名义,种下这座后来可堪现代的城市最初的种子。

建设者的记忆

“当年一到嘉峪关连棵树都很少看见,那种感觉用‘流放\’来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几十年嘉峪关的变化太大了,这是我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在戈壁滩上能建设起这么一座美好的城市,我生活在这没有遗憾。”这两句话是嘉峪关市五一街区78岁的老人刘景双在嘉峪关经历了近50年的生活后,所讲述的真实感受。从老人的言谈和神情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老人年轻时在嘉峪关豪情万丈的建设激情,以及现在所享受快乐生活的那种幸福感。

刘景双老人是1965年从参加三线建设时,随酒钢的前身39公司来到嘉峪关,属于嘉峪关1965年设市时来的第一批建设者,见证了嘉峪关从荒凉到繁华的全过程。

1965年,当刘景双踏上来嘉峪关的征途后,苍凉的戈壁滩给老人留下了比“流放”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悲壮感触,“没来之前,我习惯了东北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的丰美肥沃,随着建设三线,我来嘉峪关时,一过兰州,就越发感到凄凉,到了嘉峪关,连棵树都很少见着,那种心情可想而知。”在刘景双的记忆中,1965年的嘉峪关只有一个三层高的百货大楼和招待所是当时最高的建筑,整个城市只有三条马路。休息时只能打打篮球和“远眺大漠戈壁夕阳西下”。这与如今嘉峪关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城市道路交通15纵11横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比刘景双老人更早来到嘉峪关的则是1958年酒钢成立建厂之初,支援酒钢建设的是鞍钢的冶金建设总公司的人们。当时的嘉峪关可以说是一片戈壁,房无一间,树无一棵。他们便成了嘉峪关的第一批移民。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在无水、无电、无通讯的环境下,他们忘我的艰苦奋战,诞生了酒钢公司我国第五大钢铁联合企业。当时建设者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马架房、地窝子以及后来的“干打垒”都是当时建设者们简陋的居住场所。建设者们从地面向下挖1米到2米的空间来作为生活区,地窝子上面则是戈壁乱石和骆驼刺。

刘景双的三个儿子早已在嘉峪关成家立业,而且大孙子也已结婚,年底刘景双老人将享受到四世同堂的人生之乐。虽然儿孙都忙碌着各自的事情,但老人所享受的嘉峪关执行的居家养老,让他反而老有所乐。

“退下来之后,我很喜欢读书,但眼睛不行了,居家养老派到家里来的服务人员每天给我读书、读报,把我收藏的石头擦的干干净净。我不能做的事,她们全部帮我做了。现在讲和谐,什么叫和谐?我现在生活的状态就是和谐,让我们老人没有后顾之忧。”刘景双老人开心地告诉记者。

嘉峪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冯亚维告诉记者,被赞誉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嘉峪关符合居家养老条件的有27400多人,目前已有16000多人享受到居家养老。

如果说,刘景双老人作为嘉峪关市的第一批建设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的话,那么在嘉峪关第二代人们的记忆中,婚礼的变迁则更形象地说明了这座城市的成长过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嘉峪关年轻人结婚前流行着两句口号“三转一响带咔嚓”和“四十八条腿儿进我家”。也就是说只有置办齐这些才能结婚。所谓“三转一响带咔嚓”中,三转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指的是收音机;一咔嚓指的是照相机。“四十八条腿”则指的是方桌一张、椅子四把、双人床一张、大衣柜一个、书桌一张、橱柜一个、高柜一个、低柜一个、三门柜一个。最多时增加到了“七十二条腿”。

从现在来看,当时置办婚礼是比较简单的,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座戈壁新城中流行的结婚必备条件就可以看出,嘉峪关在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远远高出甘肃全省很多地方。

而今,行走在嘉峪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私家车和电动车。有消息称,嘉峪关是目前甘肃全省拥有私家车最多的城市。

嘉峪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在这里几乎很难遇到真正的“嘉峪关人”。除了为数极少的原著居民之外,最早随着酒钢建设到来的东北定居者,他们主要以酒钢职工、建筑以及铁路职工为主。其次还有来自上海、江浙的人群,他们往往出任技术和管理人员。再后来,是中西部省份的农民,陕西人、四川人、河南人以及最多的甘肃人,他们接替第一代东北移民成为国企矿工,以及更多配套工厂的一线工人。

所以,在嘉峪关你能听到正宗的东北话、地道的河南话、厚实的陕北话,以及飘逸的四川话。而东北二人转、陕北兰花花、豫剧、秦腔、河湟花儿、凉州贤孝这些相隔千里的民间音乐的爱好者,在嘉峪关尽数存在,那也是很多老一代移民的乡愁所系。

长城脚下的黄草营

在嘉峪关著名的悬臂长城之下的裕泉镇黄草营村,至今居住着嘉峪关的土著居民。65岁的杨大海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在儿时的记忆中,爬到长城上面玩是他们最为难忘和开心的时刻。

杨大海告诉记者:“听老人们讲,以前这里就是囤积粮草的兵营,驻扎着部队。而且小的时候,村子旁的黑山上,有很多烽火台,由于戈壁滩上缺土,这些烽火台大多被刨掉后用来盖厕所等。”

杨大海家的老院子就在悬臂长城脚下,如今三间的土坯房早已荒弃,只有门前的两棵巨大的杏树和枝头的累累果实散发着勃勃生机。打开门锁,推开吱吱作响的门扇,跟随杨大海来到这座小院子时,院中一片荒草,很难想象在这个小院子里先后诞生了杨大海兄弟姐妹十人。而像这样的小院子当年在长城脚下有十多家。但正是长城脚下零散分布的这些小院落却静静地见证着嘉峪关原著居民们美好生活的变化。

1997年,杨大海家搬到了现在居住的砖瓦房新居。门口一排整齐的围墙上生长的葡萄树绿意盎然,红色琉璃瓦的大门和大红金字对联,昭示着家庭的红红火火。“以前我们种些小麦等一年下来自己都不够吃,现在土地给了自己,在自己的八亩八分地上种上苞谷、葵花等制种经济作物,一年下来有2万多的纯收入,这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几十倍。”杨大海开心地说。

“黄草营有378户1293人,50%以上的在外务工……”说起黄草营,黄草营村社区大学生村官、团支部书记张鹏如数家珍。这个26岁的大学生村官来到黄草营已经2年多了。

随着嘉峪关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东兴铝业等大型企业在黄草营村周围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在看到不论厂房、小区、广场建设都需要绿化这一重大的商机后,今年年初,张鹏与裕泉镇的其他几位大学生村官商量,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带头作用,在承包了村民的土地后,建立起15亩的景观苗木养殖基地,鼓励村民们种植云杉、国槐、樟子松等适合戈壁滩生长的景观苗木。(下转A13版)

新闻推荐

厚粮牛肉拉面招聘本公司长期高薪招聘拉面师舀汤师和面

厚粮牛肉拉面招聘本公司长期高薪招聘拉面师、舀汤师、和面师,工资4000元以上。收银员、服务员若干名,工资2500元。联系电话:王先生:13909488821双裕牛肉拉面诚聘赴河北省...

酒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酒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