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戈壁滩上的嘉峪关镇到现代化都市嘉峪关成二战以来全球发展最迅速城市

鑫报 2013-07-18 14:28 大字

嘉峪关东湖景区一角记者李红军摄

看到了嘉峪关。在平坦苍茫的戈壁滩上,一座湖光山色、绿草如茵的城市绵延在祁连山和黑山之间,发源于青海,流入嘉峪关的讨赖河从城里奔流而过,将城市分为老城与新城。

嘉峪关关城、西部明珠气象台是这座城市的两个制高点,站在西北山坡的关城上,不仅可以感知嘉峪关关城的雄壮,还可以遥望东南部现代城市的繁华;而站到99米高的气象塔上,不仅可以俯瞰现代城市的繁荣,还能看到西北关城的沉雄。

两个制高点,一个是古代文明的符号,一个是现代文明的代表,一个承载着辉煌的过去,一个飘逸着今天的自信。

记者王占东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嘉峪关,只有关城和城墙下的几个村子

这是一座流淌着雄壮血脉的城市。不论是600年前的军事要塞,还是今日的钢铁之城,嘉峪关都与阳刚、雄浑、大气天然而倔强地连在一起。

行走在嘉峪关市是让人感慨的。

50年前,这里还只有老祖先修建的一座让世界惊叹的嘉峪关关城,以及关城城墙下几户农民,除此之外,这里还是茫茫戈壁;而50年后,这里却崛起了一座让世界惊叹的工业旅游城市,其发展之迅速,堪为二战以来全球最快的城市,与历史上的关城横空出世后所产生的震撼一样,新崛起的嘉峪关市,依然让世界心跳,让历史感动。

更让人感慨的是,这个戈壁之城,大自然竟在这里隐藏着三大水源:祁连雪峰上的固体水库、穿城而过的讨赖河、储存丰盈的地下水;借自然的恩赐,这座城市竟在人们勤劳、智慧的建设下,成为了戈壁明珠。

当我们把其放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去拜读,还有更让人惊讶的内容:50年前,关城里是城市,外面是农村和戈壁;50年后,曾作为戈壁的地方成了该地有史以来最繁华的城市,而曾是城市的地方却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人们品味祖先智慧与勤劳的地方。

这或许就是沧海桑田,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张力。

嘉峪关,当惊世界殊。

嘉峪雄关

去嘉峪关市,不能不去嘉峪关关城,这既是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也是今日嘉峪关市因关取名的渊源。

2013年6月29日,一个星期六,耸立在嘉峪关市西北5公里山坡上的嘉峪关关城,正处在又一次修缮之中,远望去,关城多处的城墙和楼阁,被绿色的建筑纱网遮着,但雄关的气势丝毫不受影响。

我们刚到关城东门,耸立的拱形城门和绵延伸展的城墙便出现在了眼前!那是标准的土木结构,不论城门还是城墙,都由夯土起于地面,在岁月的打磨下,凝含更多沧桑。城墙上,是垛口绵延的瞭望台和直插云霄的阁楼,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穿越般的感动,600年前的关城、600年前的中国建筑就是这样!虽无钢筋水泥,无现代化生产器械,但我们的祖先却筑起了这样雄伟的建筑,并在茫茫戈壁、阵阵风沙中一挺就是600年而依然大气雄浑。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不经意间,一篇叫《长城》课文中的句子又回到了嘴边。

此时,城门内外已人声鼎沸。一导游讲,现在景区的入口是历史上关城的后门,正门向着西面。

我们站在城墙向西望去,远方是巍峨耸立的祁连山脉和茫茫的戈壁沙漠,600年前的远方曾是金戈铁马,商旅行人,是千里古道,万丈西风。

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那是一个群雄逐鹿刚刚结束的年代,空气里还激荡着生命的激情和力量。朱元璋封下的宋国公、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中,被一个叫嘉峪塬的要塞震撼了!它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是军事战略上的咽喉要地,冯大将军心中很快有了一个既大气却又现实的行为——在嘉峪塬的西麓建关!

可以想象,641年前的某一天,当冯胜将这一设想奏报给朱元璋时,一定得到了坚定支持。

嘉峪关幸甚!从1372年开始,这个叫嘉峪塬的关隘进入了历史,担起了重任,见证了沧桑,收获了荣耀……  

嘉峪关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600多年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玻璃墙上印着这样的话:“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大将军冯胜初建,经明清两代相继修筑完善,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完整的关城。1961年,嘉峪关作为西部长城的代表,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嘉峪关建市。1978年,嘉峪关市列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嘉峪关城得到了全面整治,今天,巍峨雄关已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热潮中一处引人注目的亮点。”

湖光山色 戈壁明珠

作为《百年甘肃》系列丛书的采访,我们更多的关注,是今日嘉峪关市。

夏日的清晨,当我们走出嘉峪关火车站,面前就是迎宾路了。双向四车道,车辆不多,看不出拥挤的样子,这让许多从兰州刚来这里的人感到惊讶,一座现代化城市,谈不上堵车。

“那边就是迎宾湖吧?”“对!迎宾湖!”“绿化这么好!不愧是戈壁明珠!”……一入迎宾路,车上的人就感叹起来。

入市区,这种感慨一步步地进入了比较级。行走在体育大道,路更宽,树更茂,但车辆和行人不多,三三两两的人悠闲地散步,一番惬意景象。

几折几绕后,我们到了体育大道与新华南路的十字路口,这里应是城中心,纵横的路网在这里形成,鳞次栉比的楼房林立附近,林草相映的绿化分布其间,红绿灯闪烁转换间,行人和车辆快速地走向各自方向……

当地一居民讲,新华路是嘉峪关的中轴线。

由此十字向南折向新华南路。这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南北大动脉。两侧是中华灯;灯前是绿化带,草木由低到高向外布局,俨然成林;绿化带外是林立的建筑,城市由此延伸开去。

嘉峪关市建设局一专家介绍,嘉峪关主干道都是双向6车道。 

许多刚到嘉峪关的人会有一种疑问:这里是戈壁滩吗?不论是迎宾湖还是东湖;不论是穿城而过的讨赖河,还是多个水利风景区;这里能看到宽阔的湖体,灵动的河流,连片的芦苇荡,亲水的栈道桥……

东湖是嘉峪关水景观的代表。入园,海拔99米的气象塔成为显眼的风景,它的造型是一只带着浪花跃出水面的海豚。当人们走近发现,这是一栋集科普与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嘉峪关科技馆、气象塔分布其间。

嘉峪关市建设局一专家介绍:嘉峪关建设之初水景观几乎为零,近年努力建设水景观,东湖气象塔设计造型象征雄关生态一步步迈进,我们期盼着水域面积之多,就像可让海豚跃出水面并带起浪花那样,这还是中国气象局与嘉峪关市一个共建建筑,既建设了气象设施,又与嘉峪关的新定位、发展的新期待相结合。

我们乘坐观光电梯升至“小海豚”顶部,这里是嘉峪关制高点,四周是透明玻璃,环绕空中走廊向外望去,宽阔的道路、整齐的楼房、绿色的植被、流淌的河流、蔚蓝的湖泊尽收眼底,嘉峪关,用湖光山色、戈壁明珠形容,一点不为过誉。

2002年9月,嘉峪关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东湖生态旅游景区,设计总库容315万立方米,水域面积58万平方米,年调蓄水量748万立方米。景区占地16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种植各类乔木7.9万株、花灌木41.5万株、草坪9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区。

55年,从嘉峪关镇到现代新城

感受着今日的嘉峪关,78岁的刘景双,感慨万千。

“我的老家在辽河的三江平原,1965年,我从本溪来到嘉峪关参加酒钢建设!”说起嘉峪关的发展,刘景双陷入了深远的回忆,“过去跟现在根本没法比!现在随处见绿,多处见水,城市

建设得非常美,但那时的嘉峪关可以说是一片不毛之地!让我想想啊,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反正树木非常地稀少,我来之后看到一个酒钢的三层小楼招待所、一座百货大楼,总共有六七栋楼,但最高不超过三层。”

刘景双回忆,当年从本溪前往嘉峪关,车过兰州,看着路边的荒凉,对比着自己生活的辽河平原,内心越发地感觉凄凉,只有看到祁连雪山,才让自己感到一种从未见过的爽快。一到嘉峪关,面前竟是茫茫戈壁,心中竟想起了小说中讲的“流放”字眼,自己的感觉比小说上讲的“流放”景象无过之而不及。

刘景双回忆,自己学的专业是地质,到嘉峪关是从事地质开发工作,一到工地看到工作,自己对专业的热爱之情、属于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又一下子点燃了起来!就这样,自己的成长、发展与酒钢连在了一起。尤其从1978年以后,酒钢和嘉峪关这座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的规模、环境、绿地快速增加,到今天,嘉峪关到处是绿荫地,水也充足,在50年前这些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我退休了,闲时读读书,玩玩石头。我眼睛不好,生活中有些事儿要帮忙时,给嘉峪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个电话,他们免费为我服务!可以讲,我们的养老无后顾之忧了!国家现在建设和谐社会,我想说的是,我们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不就是和谐吗?”刘景双说。

感受到嘉峪关变化的,还有生在当地的人。

1970年出生的岳建平,是嘉峪关关城下的嘉峪关村人。岳建平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她是一位10几岁的小姑娘,那时村子到嘉峪关城区还没有柏油路。80年代初,她常随父母到嘉峪关城区卖菜,当时是土路,运菜工具是架子车。

岳建平回忆,那时嘉峪关不大,只有城区几条路是柏油路面;富强蔬菜市场还是露天市场,到处是大石头。

今天,岳建平已是嘉峪关村临近的黄草营村的媳妇了。她家是三口之家,建起了130平米的新房,家门口有两条通往城区的水泥路,悬壁长城景区延伸到了家门口。去年她还在附近开了一个小卖部。

嘉峪关市建设局一专家讲,1958年之前,嘉峪关还只是一个镇,只有关城和城跟前几个村子,像嘉峪关村、黄草营村等几个村子。

从地窝子到现代住宅小区

在嘉峪关市城市博物馆内,有一座还原现场的纪念设施——地窝子。

在戈壁滩中挖出的一个十来平米的地窝子里,工人坐在一个炕上聊天,旁边一个火炉,面前空地上摆放着茶缸、饭碗和簸箕……讲解人员讲,这就是1958年后酒钢第一批建设者的居住环境。

(下转A10版)

新闻推荐

“陇台文化经贸交流周”启幕 台湾书画美食“汇集”金城 48.5亿元经贸合作项目昨签约

◇记者 孙雅彬 实习生 许童 文/图关键词:陇台 文化 经贸鑫报讯 由甘肃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甘肃省台办主办的第二届“陇台文化经贸交...

酒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酒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