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官扫街:正在消逝的美好民俗

兰州晚报 2013-04-12 14:39 大字

春官扫街图

春节来临的时候,民间至今有喊春的习俗。喊春这一美好习俗由来已久,或喊醒春天,或向世人报春来了。“春官扫街”正是这一习俗的代表,像许多民间文化一样,“春官扫街”目前已经衰微而渐成传说,只能从酒泉民间还在流传的“绞儿”和“膏药匠”及其“膏药词”中依稀可见“春官”的背影了。

“春官”一名由来已久

关于春官的起源,很多史料都有相当完备的记载。春官为上古时的官名,颛顼氏时的五官之一,也有的称为六官之一。《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春官以“大宗伯”为长官,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春秋战国时的“春官”主掌典礼,是祝王室“吉祥”而行“大贺”。

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曾改礼部为春官,主要掌管天文历法,同时改礼部尚书为春官尚书。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复位后,仍复原名为礼部和礼部尚书。但后来春官就成了礼部的代名词。后世也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或别称。宋、明、清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所以“春官”一名由来已久。

民间春官是对唐代及以前王室春官的仿效,是从春官演化而来。民间“春官”说春词报春讯送春贴,是祝百姓“吉祥”而行“小贺”的,是民间的礼仪。

春官讲授气象常识赠送“节气表”

民间相传,在远古时期,人们不知道按气候节令适时的种植庄稼,常常有种无收,于是管天管地的“三皇爷”及“五帝”十分着急,他们便各自骑一头耕牛下凡到人间,向农人们讲授自然变化的规律和物候气象常识,同时也教给人们种植农作物的技术。后来,这一神圣的使命就交给“春官”去完成了。年复一年,世代相传,就形成了后来的“春官说春”、“春官送春”的习俗。

据说唐朝初年,皇帝号令百姓们把田地种好,多收粮食。还专门封了一种“春官”,冬至来临时就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为各家各户赠送“节气表”,同时送去春天就要来临的美好讯息。

“春官”们为了完成皇上交给的使命,让广大的乡民们按照节令适时地稼穑,必要取悦于他们。于是到村村寨寨送表时,就顺便地说些吉祥好听的话儿。如此一来,便慢慢地兴起了“说春”的习俗。而农人们见“春官”远路送来春帖和祝福吉祥的话语,并且笑逐颜开地进行说唱表演,也就十分好客地以钱财、粮食、茶叶给以酬谢,或请至家中管吃管喝热情款待。然而朝廷派出去的“春官”毕竟很少,走的地方不可能太多。许多农人见“春官”如此广受尊敬和欢迎,而且还有些钱财进项,于是一些聪明伶俐、能说善唱的乡村民间艺人就自动翻印“春帖”(也就是“山寨版”的朝廷所任命的“春官”为民众发放的“节气表”),并为朝廷的送春之官代行未能全部完成的职责。后来,朝廷发现民间自封的“春官”远比朝廷下派的春官要尽职尽责且更受欢迎,还为朝廷节省了大笔开支,索性默认了民间“春官”的风俗。

“春帖”提醒农人们按节令开播耕种

无论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春官”,最具权威性也最显著的特征和标志就是他发放给民众的“春帖”。所谓的“春帖”,就是在一张一尺左右见方的红纸上以木刻印刷着明年的日历,左上角或右上角处刻印着一幅“牧牛图”,或叫做“春牛图”,以此来提醒农人们按节令开播耕种。这种“春帖”最早不迟于唐代。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春帖”或老式日历。现时流行的各种挂历、台历、百年历、电子历,莫不起源于那时的“春帖”。

根据记载,在古代中国漫长的时期里,不同朝代的春官,其打扮虽有不同,然而亦有相似之处。当春官送春成为民间的风俗时,春官的服饰打扮就由最早的头带乌纱官帽,身穿长衫,背着布搭裢的形象演变为一种固定的角色了。后来,随着时代的更替,那形象与装扮就多了一些自由和率性而为,例如,“春官”的官帽不一定就是乌纱的,长衫的样子也多种多样,布搭裢也可能是布挎包,也还可能手持一柄尘甩子或摇铃儿。每次岁逢冬至季节,就是这些名不见经传与民同乐的民间“春官”们,

为人们送来春天的消息——以一幅幅“春帖”祝福人们吉祥安康。

民间的“春官说春”和“春官送春”、“春官扫街”其实是一回事。所表现的内容特征上,均有报“吉祥”、送“祝贺”、示“天象历法”等主要功能和效用。这就与春秋战国时代王室中的“春官宗伯”均出一辙,实质完全相同。

春官“送春”时说唱形式多样

春官“送春”时伴以说唱等形式,取材多样,非常富有趣味。酒泉流传数百年的社火“地蹦子”中的“膏药匠”从其装束打扮和所买“膏药词”看来,他和春官没什么两样。因为酒泉民间一直就有“春官扫街”的习俗。基本的说法是在一支社火队里,“春官”是最高首领,他头戴纱(布)帽,身着长衫,手持拂尘或银甩子或权杖,他走在社火队伍最前边的中间,可以随意走出队外或自由行动,许多时候还能引领指挥队伍的去向。而最显著的特征则是在走社火的那一天他必“逢官大一品”,也就是说,这天他有无上的权力,可以赞扬所遇任何一位官员的优良政绩,也可以批评他的过失,当然,其赞扬或批评的方式及表现手法是“春官”特有的,和“膏药匠”所买的“膏药词”极相似。

这种社火何以被称做“春官扫街”,大抵有两个意义。新春即将来临,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清洁屋宇以迎佳节,否则就会被“春官”和“膏药匠”现编些说唱词句加以批评或善意的嘲讽,于是除旧迎新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民间仪式,这一切要归功于春官,“春官扫街”由此而来。另外,“春官”所到之处,讴歌良善颂扬正气,同时批评丑恶嘲讽歪邪,宛如社会生活的“清道夫”一样,故名“春官扫街”。

“春官扫街”时所说所唱的“春词”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排比、隐喻、夸张的修辞手段。春官的唱词取材也十分广泛,除了传统固定的唱词外,随机应变,见啥唱啥;有时取材历史典籍,有时说说寓言故事,有反映民情风俗社会万象的,有赞美勤劳节俭美德的,有讽喻偷懒奸滑之人的,更多的则是诙谐、幽默、逗乐的“绞儿”或曰“囔白话”。总之,取材广泛,语言朴素。大多为前几句起兴,之后转入叙事或逗谑,大多数句子都押韵,说唱起来平白易懂,琅琅上口,非常富有情趣。

像许多民间文化一样,“春官扫街”已经衰微而渐成传说,只能从民间还在流传的“绞儿”和“膏药匠”及其“膏药词”中依稀可见“春官”的背影了。

新闻推荐

“八二行情”将延续后期关注政策面

华泰证券兰州酒泉路营业部分析师王鹏表示,近期A股尤其是创业板的强势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对经济转型、城镇化、新股改革等诸多政策红利抱以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主流资...

酒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酒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