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闫桂珍:对未来充满信心

甘肃日报 2012-12-06 00:12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欣瑶

党的十八大代表闫桂珍从北京回来就没闲过,刚在酒钢三中监考了期中考试,又来到兰州为省教育厅的同行作报告。

见到闫桂珍,她还沉浸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悦当中,她说:“能够成为党代表,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最高荣誉,也让我感到非常幸福。”

宣传十八大精神义不容辞

从北京回到嘉峪关,闫桂珍的手机就响个不停,“闫老师,您能不能来我们单位作一场十八大报告?”很多单位的人士纷纷拨通了闫桂珍的电话,闫桂珍的答案永远是:“没问题!”

回到嘉峪关不到一周时间,闫桂珍每天都会作两三场报告,“十八大报告内涵非常丰富,读了之后让人感觉振奋鼓舞,我非常愿意和不同行业的人分享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体会。”

在十八大报告中,闫桂珍把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相关的部分勾了出来,细细阅读,还写下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思考。“我把一个普通基层工作者眼中的十八大精神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我把一个人民教师所体会和理解的十八大报告与大家进行交流。”有时候整场报告下来,闫桂珍激动得都忘了喝水,“作完报告才发现自己口干舌燥,但是心里很痛快。”

党代表的调研报告

闫桂珍在北京参加十八大报告分组讨论时,带着一份6万多字的调研报告,这是她在十八大召开前用四个月时间完成的。

“党代表就是要了解广大群众的心声”,闫桂珍骑着旧自行车,在课余时间走访了酒泉、嘉峪关地区的60多家单位,接触了包括农村教师、出租车司机等上千名群众,她的调研材料写了整整四个笔记本,一直到11月2日,调研才告一段落。闫桂珍将这些材料整理成了一份6万字的调研报告,“我去北京开会是带着责任去的,我有义务将基层的声音带到十八大。”

在分组讨论当天,闫桂珍一直在举手,当轮到自己发言时,她用十几分钟时间将自己对十八大报告的理解以及调研中所发现的教育事业存在的困难都说了出来,“发完言我觉得一身轻松,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闫桂珍说。

“我对甘肃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闫桂珍见证了这些年来甘肃省教育事业的变化,也对未来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在倡导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加强教师的师德这些都不容忽视。”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才能做到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

闫桂珍还在十八大分组讨论时说出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要防止幼儿园出现小学化倾向,把童年还给孩子;要多办有特色、专业性强的大学和职业学校,让学生学有所长;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说起这些,闫桂珍总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省份,义务教育实现‘两免一补\’、‘两基\’通过国检、孩子们吃上了营养餐,这一件件事情都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也让我对甘肃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酒泉代表团抵达兰州

1月21日,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酒泉代表团抵达兰州,受到兰州火车站工作人员的热情欢迎。当日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陆续抵兰。本报记者张子恒...

酒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酒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