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坝镇的“循环经”

酒泉日报 2017-12-05 09:54 大字

记者手记:

上一次到金塔县东坝镇已是好几年前。当我再次来到这片土地,昔日散落在农田的废旧地膜不见了,农家后院随意堆放的秸秆和麦草也“消失”了……这个距离金塔县城仅20多公里的地方,在时光的迁移中书写着属于自己全新的故事。

自家“小循环”带动环境“大循环”

汽车驶出肃航一级公路进入东坝镇一路向东,一片颇具规模的厂房和设施圈棚扑入眼帘,这是金畜源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的万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

东坝镇党委副书记宋金涛说:“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破行动,镇上探索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模式,引进金畜源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万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目前,该项目年消耗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1.5万吨以上,年生产有机肥和基质1万吨以上。”

金畜源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长忠说,项目建成投产,可将秸秆和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增加收入,也可将其转化成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不但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还有效改善了环境,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村环境整治“双赢”。

从建养殖场到修饲料厂,再到投资建设有机肥生产线,金畜源牧业有限公司在实现自我循环发展的同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

“我用自家的‘小循环\’带动了整个农村环境的‘大循环\’。只要思路正确,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社会效益的路子总还是有的。”陆长忠说。

废地膜中的“大文章”

曾几何时,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地膜在金塔县得到广泛应用。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清理难、处理难成了困扰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2009年,金昌人吕致国和吕致学在金塔的农田里看到散落的废旧地膜。因为掌握了复合井盖井箍生产技术,兄弟俩决定开工建厂解决金塔的白色污染困境。同年8月,吕致国和吕致学的东坝新恒泰井盖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主要生产复合井盖,并于2014年新安装井筒加工模具及相关设备,改造扩建生产厂房。

如今,公司年可消耗废机油600桶、白色污染物3000吨,年产5万套防盗复合井盖,并形成农村废旧地膜“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今年,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破行动开展以来,东坝新恒泰井盖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从农户家中及田间地头收购废旧地膜1000多吨,激发了东坝镇农户捡拾白色垃圾的积极性,改变了白色垃圾满天飞、到处烧的旧局面。

找寻“循环”新故事

东坝镇政府驻地以东,曾经的风沙口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态园区和现代化厂区。

东坝镇大坝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是集设施种植、规模养殖、特色林果、饮品加工、乡村旅游、新能源建设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也是东坝镇全力打造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的标准化基地。

昱航生态示范园区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是大坝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出的沼气用于园区照明、供热及生活,沼渣沼液用于园区农作物的基肥和叶面施肥,形成了“粪(秸秆)—沼(气渣液)—果(菜)”生态循环农业链条,带动了园区农产品向绿色、有机发展,推动了东坝镇的可持续发展。

依托生态循环农业链条,大坝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种植区利用3年时间,做大做强生态农业示范品牌,种植的葡萄和骏枣先后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坝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又投资建设饮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以骏枣、葡萄等饮品加工生产为主,总投资达8000万元,每小时可生产饮料5000瓶,年产值可达1.5亿元,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镇及周边乡镇发展籽瓜、林果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全镇乃至全县农民增收致富。

东坝镇党委书记卢永贵说:“东坝镇通过打造和谐的农业生态体系,使农业经营与绿色产品生产、环境保护完美结合。这对金塔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郭军

通讯员郭自彦

新闻推荐

教育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

本报金塔讯教师上课用电子白板取代传统黑板,学生课堂上人手一部平板电脑取代传统课本……这种新型的“智慧教室”,如今在金塔县解放路小学已经出现。课堂上,老师利用金塔智慧教育云平台课件教...

金塔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塔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