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片公心在热肠,争谋水利熬冰霜 赵积寿:金塔鸳鸯池水库的永久守护者

兰州晨报 2014-09-12 11:40 大字

鸳鸯池水库。 赵积寿墓地。左上为赵积寿画像。

在金塔县鸳鸯池水利风景区,有一处没有墓碑的墓地。景区为什么允许墓地存在?若是墓主人身份特殊,又为何未立墓碑?这样的疑问,游客经常会问景区工作人员。那么,这块墓地的主人究竟是何许人?他与鸳鸯池水库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不解之缘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金塔县进行了探寻。

1.鸳鸯池水利风景区的无名墓

酒泉市沿通往东风航天城的公路驱车前行30多公里,就到达了金塔县鸳鸯池水库,此处距离金塔县城12公里。

据鸳鸯池水库管理所副所长谢兴万介绍,鸳鸯池水库上游的流域面积达1.24万平方公里,分布着讨赖河、清水河、临水河等3条源自祁连山脉的河流,鸳鸯池水库拦截蓄积这些河流的冬、春余水和汛期洪水,1947年建成后,被报刊新闻界称为“西北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中国第一座土石坝蓄水工程”。新中国成立后,鸳鸯池水库历经地方政府5次加固扩建,大坝高度增至37.8米。

“总库容一亿立方米,发电量千万千瓦时,灌溉农田40万亩,保障生命10多万人。”金塔县旅游局局长孙志宝这样总结水库规模。

鸳鸯池水利风景区依托鸳鸯池水库而建,与下游的解放村水库、太阳岛、金鼎湖、胡杨林等人文景点,形成五大旅游区域。

9月3日,鸳鸯池水利风景区芦苇摇曳,水声潺潺,牢固的大坝下水浪涌动,淡静的山岩间音符跳动,清幽的小径上人影起舞。然而,景区入口距水库大坝数百米处,坐落的一块墓地却与优美的风景形成很大反差。这块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墓地没有墓碑,墓地的后土、围墙和坟冢均由红砖砌筑,和当地普通人家的墓地没有什么两样。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块墓地经常会引得游人疑窦丛生:普通人家的墓葬为什么会在风景区?墓主人是何许人?

“墓主人叫赵积寿,金塔人,是在鸳鸯池水库的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金塔县水务局党委书记对记者说。

那么,这位墓主人,与鸳鸯池水库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呢?

2.为修建鸳鸯池水库奔波19年

对于赵积寿其人其事,金塔县见证过新中国成立的老人们个个耳熟能详,如今的金塔县县志办主任桂发荣、文物局局长李国民、旅游局局长孙志宝、金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故事传承人王天虎、文史学者何端正等人都有相关研究成果。赵积寿的后代中,曾经在酒泉市农业单位工作了大半辈子、现年86岁的侄孙赵学普最了解他。

在赵学普位于酒泉市的家里,老人翻开一本收录了赵积寿小传的《金塔县志》,追忆先辈赵积寿。

清末年间,在金塔县东坝板地屯庄上(今中东镇中五村),一户赵姓人家农商兼营,算是富户。1877年,这户人家的第三个儿子出生,户主给其起名积寿,后来供其读书,成为文痒生。赵积寿少时便继承父业,农商兼营,至27岁时便购得位于县城东南侧金大坝(今金塔乡金大村)的一处教场并辟为田园,携带家眷迁居此地另立门户。因家境富足且善于济贫,不失公道,赵积寿在当地民众中拥有上好口碑,1926年被选为全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先后担任甘肃省参议员,甘肃省第七行政区水利专员,金塔县临时参议会议长。

中年时期的赵积寿不管为民还是为官为商,总是能为善为公,得到群众和历届官吏信赖,被民众誉为绅士。至今,赵积寿两次到酒泉募捐钱粮和衣物救济金塔灾民的故事,仍然在金塔县广泛流传着。

“其最大贡献,当数兴修鸳鸯池水库。”对于赵积寿的功德,《金塔县志》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评语。金塔县非物质文化民间故事传承人王天虎认为:“赵积寿为鸳鸯池水库的建设耗费了19年心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赵积寿的水利情结,始于1928年。那一年,金塔县因连年干旱而民不聊生,金塔县和上游的酒泉县之间因灌溉用水分配不公而引发的纠纷日益尖锐,每年夏秋季节,双方都会因分水矛盾而聚集数百人甚至数千人持械斗殴,致死致伤之事常有发生。时任金塔县县长的黄文中想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于是组建了以赵积寿为首的水利委员会,司“均水”之责,即专门负责分配水资源。

赵积寿和有识之士筹建鸳鸯池水库的想法就在那时候产生。那段时间,赵积寿在行使“均水”职责时,有几次险些丧命,但他毫不畏退,坚持“水是祁连山自然资源,应是两县均沾泽沛”的观点,自编《金酒应均分水之理由》,在酒泉和金塔两地的民众中游走说服,并从1934年起,经常带着“万民折”、“呈诉状”和枯死幼苗及青秕谷物远赴省城兰州为民请愿,向省政府主席求助,呼吁兴建水库。

1938年,省政府采纳金塔县县长赵宗晋和酒泉县县长凌子惟以及赵积寿等人“兴修鸳鸯池水库”的建议,同意修建鸳鸯池水库。然而,苦于经费等问题困扰,兴建鸳鸯池水库之事搁浅,赵积寿不得已再次踏上远赴省城上访请愿、化缘之路,又做了四五年时间的苦行僧。

文史学者何端正查证:赵积寿为了修水库的事三番五次上省城,为了能够见到省政府官员而常住兰州,有一次往返兰州花费7个月时间。日久不能面见省政府主席,赵积寿想出了绝招,在省政府大门前撒下豆子,自己跪在上面,迫使省政府主席接见。

赵积寿的良苦用心终究没有白费。

1942年6月,省政府聘请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主任原素欣教授为主任,测绘鸳鸯池水库修建方案。1943年6月,省政府设立鸳鸯池水库工程管理处,鸳鸯池水库正式施工,赵积寿任工程处副处长,所需4000名劳动力由酒泉和金塔两县平均派遣,所需经费既有省政府拨付,也有地方政府筹措,还有赵积寿等个人捐赠,近似于化缘而来。

当时,由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再加上大部分人们对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谣言和骂声此起彼伏,劳工逃跑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人向酒泉专员和省政府诬告赵积寿等人,水库建设阻力重重,举步维艰。为此,年近七旬的赵积寿顶着巨大的压力驻守工地,并奔波于有关部门之间。

1947年5月,鸳鸯池水库竣工,7月15日,水利部政务次长沈百先主持放水仪式,酒泉专员刘亦常在放水仪式上展示了厚厚一沓状告赵积寿的书信,引起现场一片哗然。这个时候的金塔县民众们,大都从刚刚建成的鸳鸯池水库上看到了希望,异口同声要求撤销控状,查究诬告赵积寿者,刘亦常当即宣告赵积寿“本无咎”。

“一片公心在热肠,争谋水利熬冰霜”,这是当年水利厅厅长林振华赞誉赵积寿的诗句。现任金塔县旅游局局长孙志宝在其散文诗《鸳鸯池之歌》中写道:“思源怀古赵积寿,争取项目做表率,跪表请命牵红线,水库剪彩他没见。”“世道盛衰千年事,毛赵先驱遗浩气”。金塔县文物局局长李国民就此向记者注解,毛凤仪、原素欣和赵积寿是鸳鸯池水库的三大功臣,诗句中的“毛赵”即指毛凤仪、赵积寿。

3.功臣墓有望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1月29日,时值农历正月初一日,73岁的赵积寿留下“永远与水库为伴”的遗愿辞世,但后辈们并没在水库旁安葬他,而是把他葬在了自家庄园附近。

“先辈在世时效力于国民党政府,去世时又逢新中国诞生,后辈们不得已违背了先辈的遗愿。”赵学普道出了他们几个后辈当初安葬赵积寿时的无奈和遗憾。

1979年,赵积寿家的庄园被做了新的规划,赵积寿之墓须迁址,赵学普等辈感觉到这是了却先辈遗愿的好时机,于是向金塔县政府求助。时任县长熟知赵积寿等人为金塔县鸳鸯池水库作出的贡献,口头准许了赵家人的请求,但并未以政府的名义为赵积寿“盖棺定论”。也正因为如此,赵学普等后辈虽然将赵积寿的遗体迁葬于鸳鸯池水库大坝北麓的空地上,了却了赵积寿“永远与水库为伴”的遗愿,却不敢立碑。

记者在赵积寿的墓地看到,这块墓地中分布着3座墓葬,且是按辈排序,目测即知是三代人之墓地。就此,赵积寿的曾侄孙赵亦工告诉记者,先辈之子赵讚鲁1996年去世后,被安葬于此处,讚鲁之子赵思普2005年去世,也被安葬于此。他们族里商议决定,自此后,赵家人不得再有人葬于此地。

自此,赵积寿之墓在其族人的意识中定格,可是,伴随着鸳鸯池水库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另一难题又困扰着赵家人。

“没有墓志,没有墓碑,外人看来似乎是无名墓,不合风俗,也与先辈的功绩不能匹配。我们早就想自己出钱建亭立碑铭文,但墓地处在风景区内,有关部门不批准,我们不敢妄动。”赵亦工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这一困惑,赵学普老人还有个心结。

“我们这些赵氏后代所写的碑文,公信力不够啊!”老人想: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在碑文后落款,应该是对赵积寿最公正的待遇。

多年来,为了了却这一心愿,赵学普耗费了不少精力求助于政府有关部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有关部门对此并无定论。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记者9月3日到金塔县文物局采访之时,文物局局长李国民正在为金塔县下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预选名单而思量着,其中赵积寿之墓就被他列入预选名单。李国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赵积寿是修建鸳鸯池水库的功臣,他的墓葬应该得到保护。今年年底,文物局将进行一些基础性工作,争取在明年申请将赵积寿之墓批准公布为金塔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得此消息,赵学普、赵亦工父子特别高兴。“我们期待着那一天尽快到来,届时,先辈可以安息了。”赵亦工说。

“金塔人提起鸳鸯池水库就会想起赵积寿,赵积寿的名字永远和鸳鸯池水库联系在一起。”孙志宝如是说。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董开炜

新闻推荐

记者董子彪男子赵生全发现情人手机内有暧昧短信

本报讯(记者董子彪)男子赵生全发现“情人”手机内有暧昧短信,遂将其杀害后拉其尸体就医。4月20日记者获悉,省高院以故意杀人罪核准庆阳中院判处赵生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金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