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情牵生地湾

兰州日报 2010-11-03 04:49 大字

人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总是印象很深,许多事情很难忘怀。我的人生第一站就是生地湾农场。1968年上山下乡,我被分配到酒泉金塔建设兵团生地湾农场,即农建十一师9团,当时我只有18岁。在这里,我们挖水渠、盖房子、收麦、修水库、采矿流尽了汗水。在这里,我们曾激情满怀信誓旦旦过;在这里,我们曾热情奔放,憧憬未来;在这里,我们努力工作吃苦耐劳,我们的青春激情在这里燃烧……42年后,在王中武等同志的努力下38位农垦战士于8月10日重返生地湾农场,去寻找我们遗留在那儿的点点滴滴的情结。

因为解放村水库的泄洪造成了金塔县到生地湾农场公路中断,我们的车绕道嘉峪关多走了110公里,从原六连的北部进入生地湾农场。一路上广袤无垠的戈壁景色,对我们来讲十分的熟悉亲切,六连原先是团里的林场,它的北部是戈壁沙丘。沧桑的沙枣树林扎根沙滩上,显的苍劲沉稳、坚韧不拔。红柳、芨芨草穿插其间紧紧固住沙丘。两排高大的白杨树伸向远方,中间是一望无际的条田,长着喜人的棉花、青椒。倒是六连的老住房全部已不存在了,只留下塌了半边的一个瞭望塔,这个残破的建筑物当年是人们登高察看散落的牛羊和林区状况的最佳位置,如今成了我们的方位坐标并引发了无数小故事。

巩建国的墓地位于一连西部的荒滩上。生地湾的荒滩由于地下水位高,它能生长许多根系发达的沙生植物,如白刺、芦苇等。芦苇能长一人多高。白刺抱成一大团直刺人大腿。荒滩的土质很细,汽车一不小心就陷进细土中无法前行,只有唤人推车了。巩建国战友的墓地虽显寂寞,倒也清静无人干扰。当年制作的水泥碑字迹由姚培基战友刻制,如今依旧苍劲清晰,经柳宝诚安排,用水泥将巩建国战友的坟墓全部包起来。触景生情,大家心情十分沉重,我们一息尚存,可战友长眠地下已经40年。抽泣声不断,王中武代表大家致哀,语重心长,黯然泪下。他与巩建国同在炊事班,又一起跳入水渠抢救落水的架子车时被激流冲走……王中武紧抱着不会游泳的巩建国,在11月刺骨的渠水中冻僵并被水闸挡水板撞晕,他被战友们救起而怀中的巩建国离开了大家。

八连的住房经历40年风雨仍然完好,剥落的房沿板还透着蓝色,现在是移民在里边居住,其他几个知青连队的房屋都全部倒塌,唯独八连的住房完好,这如何不叫我们兴奋,抚摸着我的住房浮想翩翩,这可是我们一砖一瓦亲手修建的住房,在这里发生过许多事情:“当太阳照亮荒凉的戈壁滩时,就有一群体格单薄的男女青年们忙碌地工作着,他们和泥打土坯……他们如同工蜂一样忙碌筑巢,女青年一队队鱼贯般运着泥、男青年挥臂用力抛起土坯,陈晓煌同志舞动瓦刀、周围有数名小工伺候……深深的取水井上架着三角架,赵吉诚同志的怀表落入水中正在摸寻……向为民同志担着按新技术发酵过的草去喂长不肥的瘦猪……张苏彤同志挥动铁锨在大铁锅中翻动水煮白菜……柴瑞兰同志双手擀着芽面团……柯指导员在灯下翻着毛选寻找第二天教育知青的语录……”扯不断的思绪、道不完的情结让人如何放的下生地湾!

我们生活的年代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我们初入社会的经历就是泥腿子农民的经历,没有大浪淘沙波澜壮阔的场面,也没有峥嵘岁月戎马一生的壮举,但生活同样赋予了我们许多割舍不了的情结。如今,步入古稀的我们蓦然回首,感慨最多的仍是那段艰难的生活,它苦的刻骨铭心同时也充溢着人生的磨砺与幸福。

金塔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塔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情牵生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