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大地上的 红色记忆

酒泉日报 2019-07-30 00:55 大字

◎记者手记

前几日,我采访了住在酒泉城区百安家园的李梅初老人。今年89岁高龄的他党龄72年。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是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12旅的卫生员,在解放战争中参加过辽沈战役、新开岭战役、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

1945年,16岁的李梅初在山东青岛海阳县参军入伍,在解放战争中,曾担任卫生员、调剂员等;1955年10月20日,被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授衔为预备役中尉。1958年,他从原零一四三部队一支队退伍,支援北大荒建设,后调任原中共酒泉地委工作直到退休。

“当年从老家和我一起入伍的战友在东北的几场战斗中先后牺牲了,那时他们只有20多岁……”李梅初老人说。

提起牺牲的战友,李梅初老人沉默了。透过他历经沧桑、些许浑浊的双眼,我似乎能看到,那些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年轻战士,他们曾和我们一样对未来充满向往。然而,战火纷飞的年代,容不下太多的感怀和停留,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祖国。

近期,我参与了新华社云直播平台组织的“再走长征路”报道活动。在瓜州,通过采访红军后代,聆听西路军长征故事,我近距离感受了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看着纪念馆雕像中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庞,我想,82年前,红西路军进入祁连山、血染河西走廊,是什么样的意志支撑他们爬冰卧雪走出生命禁区?是什么样的精神让他们在弹尽粮绝后与敌军展开肉搏,拼尽最后一滴血?

出瓜州县城一路往西南方向走去,植被渐渐稀疏,山丘起伏,戈壁浩瀚,祁连山脉清晰可辨。我不由得想起那段悲壮的历史:80多年前,西路军组织部长张琴秋在飞沙走石、天寒地冻的茫茫戈壁埋葬了她刚夭折的孩子。郑义斋和杨文局是西路军队伍里的一对夫妻,在红西路军西征途中,郑义斋撕破衬衣,把组织交由他随身保管的黄金绑起来,挂到杨文局身上,掩护妻子撤离。杨文局不答应:“我们是夫妻,要死一起死,我不能一个人离开。”郑义斋坚定地说:“这些黄金是红军拿命换来的,你一定要平安地走回去,将它们交给组织。”郑义斋英勇牺牲,杨文局用坚强的意志最终走出祁连山,将丈夫用生命换来的黄金交给了红军……回望红军长征路,我深深感受到,这些红军将士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是跨越时空、依然鲜活的生命。

远望祁连,我想,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多少红军将士血洒戈壁、埋骨荒野,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视死如归,披荆斩棘,为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建设保留了火种。我们将永远铭记。□本报记者陈燕李梅初老人

新闻推荐

瓜州全力为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疗伤”

7月下旬,位于瓜州县境内的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炭山子东一处无主花岗岩饰面石材矿点,经过矿坑填埋、渣...

瓜州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瓜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