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 大市场
本报记者杨中恺
通讯员韩雪林
产业兴则乡村兴,农民富则民心齐。
一直以来,人均耕地面积少、产业结构单一、种植效益低等因素,制约着瓜州县西湖镇农民致富奔小康。近年来,为补齐乡村振兴短板,西湖镇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农户参与生产经营的发展新路子。
瓜州县汇全小杂粮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就是西湖镇发展小杂粮产业的生动实践。
李艳玲是西湖镇城北村人,也是瓜州县汇全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初,李艳玲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实施瓜州县汇全小杂粮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开始,合作社只想修建面粉加工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我们改变了定位,瞅准了小杂粮这一前景广阔的产业。”李艳玲说,该项目规划建设占地2500平方米的小杂粮加工厂,建设生产基地5000亩,建成后年可生产加工销售小杂粮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小杂粮种植1万亩,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上。
今年4月,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陆续在城北村及其他村组建立小杂粮种植基地,专门种植谷子、藜麦、小麦及各种豆类、林果等。7月初,建成小杂粮加工厂,新建榨油坊、杂粮脱壳间、杂粮精选间、产品包装间、杂粮深加工产品展厅等,并配套完成加工设备购置安装及水电架设等。
“我们把原来村民手中的田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达到效益、利润最大化。合作社负责生产资金投入,统一订单、田间管理等,和农户签订每亩地每年2000元的保底收入合同,并雇用农户在基地务工,以支付薪金的方式让他们增加收入。”李艳玲说。
目前,合作社已为产品注册商标,并与湖南等地的超市初步洽谈了合作事项。“今后,我们将发挥合作社的独特优势,按照‘支部+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户’运作模式,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在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改良品种的同时,引进其他设施农业项目,与农户真正形成利益联合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群众增收致富。”李艳玲说。
东旅游、西蜜瓜、北杂粮、南棉花、中木耳,在西湖镇确定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小杂粮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稳步实施,为“三变”改革和产业培育打好了更加坚固的基础,也为西湖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闯
进
新闻推荐
绿色接力 风沙口成“塞上绿洲” 瓜州县塘墩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工作显成效
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多风、少雨、干旱和昼夜温差较大,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气候,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彻底改变“...
瓜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瓜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