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故乡

甘南日报 2018-06-04 00:00 大字

□何联芳

我的故乡在洮河边,洮州东路一个名叫唐旗的小村庄。

小村天高路远,依山傍水,宁静祥和。洮水穿山来,蜿蜒到唐旗。河水清清,杨柳依依,四五十户人家比邻而居,土木屋、小巷道、土泥路,阡陌纵横,田舍错落,房前一菜地,屋后一果园,鸡鸣狗叫娃娃闹,炊烟袅袅随风飘。清明时节,桃红柳绿;立夏过后,布谷声声。春日放眼望去,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朵朵白云山间绕,村头老虎弯林石崖上那两棵高大挺拔的迎客松一年四季点头致意朝人笑。这便是深烙在我心中的最简约最原生态的印象故乡。

故乡是一片沉静的土,它承载着你赤脚奔跑在田野的童年;故乡是一湾灵动的水,它流淌着你成长的酸甜苦辣和那年那月的点点滴滴……

时常想起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想起家乡那熟悉的味道,想起母亲倚门盼儿放学归的身影,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一起在洮水边洗澡嬉戏摸小鱼的开心……

忘不了儿时每年开春的清明前后随心灵手巧的隔壁阿哥在白崖冬麦地里揞瞎瞎(鼹鼠)吃的清香鲜美和舒心满足,亦忘不了春日山花烂漫,在村头东子坡上和小朋友一同摘吃毛刺玖小黄花以充饥的快乐;忘不了夏日偷吃邻居巧莲家果园里尚未成熟的梨和杏,被巧莲妈一路喊骂、我等小伙伴作鸟兽散夺路逃窜的狼狈场景,亦忘不了炎炎夏日随人民公社社员一起下地拣麦穗时父亲给我用麦秆编织就的形同艺术品般精致的蚂蚱笼和小儿我捕捉蚂蚱时的专注、用心和欢乐;忘不了秋夜秋蝉演奏的“服了—服了”的秋的小夜曲,亦忘不了秋天发洪水乡间小道被阻断,石门口小学老师王文光先生赤足蹚水背我们学前班小同学沿下湾石崖咀过洮水的温暖;忘不了冬日小朋友一起支起簸箩放上粮食捕捉麻雀后,给雀毛涂上红蓝墨水再放飞时地兴高采烈,亦忘不了冬日夕阳西下时闻听到站在房顶上的弟弟拉长声音喊“阿哥哎,喝夜饭来!”那清脆悠扬的叫开饭声时的激动、向往和越来越快的回家脚步……

故乡的春天,漫山遍野,都悄悄的披着上了春姑娘的青黛和花衣,细雨纷飞,吹面不寒杨柳风。难忘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一天下午,父亲领我们小兄弟仨到村尾下马撵(地名)的柳树林,用采伐新剥的小柳树皮巧妙弯卷成柳皮小喇叭,让我们哥仨平生第一次吹奏出了“呜—呜”的音符声,真是美妙极了,我们乐在其中,其乐无比,因此也便有了父亲“无限欢乐天联成”的即兴咏叹。其情其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

到了夏天,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为开心的时刻。我和小伙伴日日成群结队的往上马撵(地名)上叉河边跑,到了河边便扑通跳入河里学狗凫,每每游兴正浓时,便听到小伙伴们大声喊道“联娃子,你娘寻你来了,赶快跑!”母亲怕我们小兄弟溺水,时常急急拿着刚从河边新折的柳条直奔我们而来,这时的我便顾不了许多,一手提鞋,一手抱裤,赤身裸体地沿挑水路方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路狂奔,那惊慌、那落魄,那真叫一个非常!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一个伏天的午后,我独自一人在自家大门口玩,不小心中暑。等我醒过来的第一眼,我看到的是母亲和大哥焦急、惶恐和期盼的眼神,那一刻、那一幕,永远定格在我记忆的脑海深处。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香味扑鼻。秋夜天高星明,我们吃着长把梨,望着星空高悬的月亮,听隔壁大妈讲古今(故事)、唱儿歌、学童谣。那混沌初开、稚嫩好奇的童年时光,那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洮州童谣,是触动我心灵最柔软的回忆,让我心醉,至今难忘。

月亮歌

月亮月亮光光,赵家院里娘娘,

娘娘不吃大米饭,洮河边里野鸡蛋,

野鸡穿着花衣裳,去给野鸡烙干粮,

干粮烙得黄黄的,野鸡尾巴长长的。

邀同伴

马兰花儿当路开,你到我家屋里来,

你家做的啥早饭?奶茶酥油拌炒面;

你家做的啥晌午?油饼儿馍馍水萝卜;

你家做的啥夜饭?羊肉臊子下挂面。

古今儿

古今古今儿当当,老鼠跳至缸上,

缸打了,油倒了,傻婆娘的鞋掉了。

秋天是收获洋芋的季节。在那个“瓜菜代”的年代,马铃薯几近成了农人一年的主食。秋天生产队地里的洋芋挖过之后,我们一帮小朋友便在年纪稍长的“孩子王”唐林彩的带领下,来到下坪上刚犁过的洋芋地里再寻出一些漏网的小洋芋蛋来,烧地锅洋芋,用心打造和烧制的那“塔”、那“炉”,还有那脆生生、香喷喷的美味,至今让人念念不忘,想起来仍口水直流。那吃相,那画卷,时常出现在我午夜的梦中。

冬天本是农闲季节,是农人们一年中难得的一段休闲时光。可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因为要“抓革命,促生产”,冬日不是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是下雪天在大队部学唱革命歌曲或召开批判斗争大会。当时村上有一郑姓大伯,人称“郑家阴阳”。郑伯是从千里之外行医而来的外乡人,粗通文墨,占卜算卦,略懂医术,既是阴阳先生,也是乡间游医,为生计所迫,入赘上门到我村一户人家。因其跳神弄鬼,“文革”之中被打成“牛鬼蛇神”;又因其经师不到、医术不精让病人过量服用其自配的草药致人死亡而被打成“坏分子”。每有批斗大会,其人逢会必到、每到必斗。冬天日短,斗争会开罢一般都是冰雪消融的下午了。我们一群混沌未开、乳臭未干的学前小子从大队部批斗会场出来,紧跟郑伯身后,亦步亦趋、摇头晃脑、有样学样、现买现卖地唱到:“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到。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打,打,打,打倒‘牛鬼蛇神\’;斗,斗,斗,斗垮‘阶级敌人\’!”郑伯腿瘸,且喉咙嘶哑,这时他便转过身来,用尽最大的力气喊出最小的声音:“小兔崽子们,小心被我逮住,敲断你们的狗腿!”同时一瘸一拐地匍匐着地捡起路边的小石子向我们投掷过来,复又一瘸一拐地朝他家的方向走去,及至走到灯盏阑坎(巷道名),我们便又模仿其一高一低、一紧一慢的走路样子,嘴里唱着“斗私批修”的毛主席语录歌,紧握小拳头,形作“打倒”状,很是滑稽,颇有点当代笑星赵本山学其盲叔走路的神韵,现在想来,无限感慨。每忆及此,良心自责,心生不安。

故乡的风景里有童年,我们一辈子都活在童年里。

童年是金色的梦,童年是快乐的海,童年里有外婆的桥,童年里有未来的路。童年是一束灿烂的鲜花,芬芳了多少快乐和幸福!

记忆化作新春雨,伴我坐起看晚霞。

岁月四季流转,走过一个时代,留下一段记忆。时光易逝,唯真情不老,愿青春永驻!

故乡是根,故乡是魂。无论你飞的多远多高,终有一天,你还会落于她的脚下,零落成泥,长于斯而泯于斯。

如今,随着时光的流逝,故乡已经风化了原有的模样。洮河是故乡的母亲河,它养育了洮河两岸的各族儿女,也冲击荡涤着家乡父老的爱与恨、情与仇。为响应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调引洮河之水,济灌甘肃定西等11个县的旱田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所需,2006年11月22日,甘肃省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为服从全省开发建设大局的需要,家乡人民背井离乡,“亲戚朋友走相送,尘埃不见洮砚桥”,又一次踏上了安土重迁的悲壮行程,于2008年3月,库区移民整体搬迁至酒泉市瓜州县,到了那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世界沙漠风库区,是为新设置的广至藏族乡新堡村第六村民小组组民,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屈指算来,故乡的父老兄弟举家北迁至安西已整整十年又两月矣!不知他们别来无恙,日子过的可好?

有人说,故乡是内心最柔软的存在,是那根隐藏在我们记忆深处最软弱的神经,不敢触碰,害怕伤神。是啊,故乡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哪里有祖辈的恩与情,那里有儿时的笑与泪,使得你不论离开多久,在外漂泊多远,总是难以割舍和忘怀。无论是我,还是那些远迁河西走廊大漠中的移民乡亲们……

啊,渐行渐远的梦里故乡!

新闻推荐

瓜州县“三变”改革激发新动能

本报瓜州讯(通讯员魏金龙张文思)去年以来,瓜州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村“三变”改革相关实施方案,将河东镇、广至乡、梁湖乡作为...

瓜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瓜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