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早写春联者 □讷言
人们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燕京岁时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周代,人们就将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悬挂在大门两旁,以避邪。《荆楚岁时记》载:“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后来,人们在桃符上刻画神荼(音shénshū)、郁垒(音yùlǜ)二神像。《荆楚岁时记》说:“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唐以后,人们认为李世民的两名爱将秦叔宝和尉迟恭能镇邪驱鬼,便将其画像作门神。画像中,二将体态健壮,面容威严,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腰挂箭壶,手握兵刃,神勇无比。
有人说第一次在桃符上书写春联的是孟昶。五代后蜀每到除岁,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一般都是上题“元、亨、利、贞”四个字。《宋史》记载:后蜀主孟昶好学能文,喜欢儒家经典。后蜀有个学士叫辛寅逊,曾任司门郎中、翰林学士、简州刺史等职。964年春节,孟昶令辛寅逊在桃符上题写词语,可是孟昶没有看中他写的,就自己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965年正月,孟昶投降赵匡胤。而早在960年,赵匡胤根据宰相的奏请,将自己的生日二月十六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的“圣节”。孟昶亲自题写的春联“纳余庆”“号长春”,竟然一语成谶。
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该遗书记录了12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排在第一,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比孟昶的题联早240多年。
而第一次在红纸上写春联,并倡导家家户户贴春联者乃是明太祖朱元璋。《金陵岁时记》记载:“元旦,千门万户更易春联,以朱砂染笺,佳者谓之万年红。其制自明初始。”之所以写在红纸上,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热烈、吉利祥和。《簪云楼杂记》说:“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十分喜爱传统文化,他不仅下旨要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而且还微服上街巡视、观赏。说到朱元璋与春联,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年春节,朱元璋微服上街巡视,只见千家万户的大门上张贴着红彤彤的春联,大街小巷充满着喜庆的氛围,而且大多数春联的内容是歌颂皇上圣明、期盼风调雨顺的,朱元璋非常满意。可是当他走到小巷深处,却见一家大门上没有贴春联,心中顿时不爽。随从连忙上前询问原因,方知这家是屠户,大老粗,自己不会写,街坊邻居又嫌其晦气,不愿代劳。朱元璋知道后,转怒为喜,于是命人取来笔墨纸砚,略加思考,便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此联写得非常工整,内容也符合主人的职业,却又无不雅之词。第二天,朱元璋再次上街巡视,又专门到这家查看,却发现春联仍然没有贴出来,他不禁勃然大怒,推门而入,大声责问。这家主人吓得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说:“您走后,有人告诉我这是皇帝的亲笔御书,不敢轻易地张贴在大门上,一是怕风吹雨淋;二是怕被人揭走。这可是皇帝赐给我家的洪福啊!我把它挂在堂屋正中的后墙上,以后天天焚香供奉,期盼皇上保佑我们全家吉祥如意。”听完主人的陈述,朱元璋心中大喜,当场赐予这家50两白银。
由于朱元璋的大力倡导,在南京,春节贴春联蔚然成风,一个新的“文化产业”——写春联卖春联在南京蓬勃兴起,春节来临之际,一些文人纷纷走上街头、市场,摆摊设点,现写现卖。明初,南京水西门大街有一家撰写春联的专业户——孟家寿字馆,每当春节来临,到这里求写春联的市民络绎不绝。孟家的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体,俗称“廊上字体”。每逢大考之年,文武乡榜都请孟家书写。当时春节最时兴将孟家书写的“鸿禧”二字贴于照壁、将孟家书写的“国恩家庆,人寿年丰”贴于门户。对此,江阴诗人金武祥在《陶庐续忆》中写道:“人寿年丰鼓腹嬉,国恩家庆迓鸿禧,升平景象民安乐,尽说乾嘉极盛时。”
清代,贴春联已成为人们辞旧迎新的著名民俗,春联的形式、种类和内容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如门心、横批、框对、斗斤、春条等等,不一而足。《燕京岁时记》记载:“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现如今,春联,这个古老的民俗形式被人们赋予了新内容,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里绽开万紫千红的花朵,吐露新的芳香。
新闻推荐
在中国,甘肃敦煌似乎是神秘的代名词,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行走于绿洲和戈壁间,永远不可能预料到,下一刻出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