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毁林案”何以出现“乌龙数字”

济南日报 2021-01-29 11:27 大字

□马涤明

《经济参考报》刊发《万亩沙漠防护林被毁 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的报道后,1月26日,甘肃省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敦煌毁林案”做出回应,表示阳关林场“防护林面积约6500亩”,“林场范围长期以来只有6000余亩防护林”。这意味着,媒体报道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生态林面积1.33万亩防护林被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的情况“与事实不符”。目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已派员赴敦煌进行独立调查(1月28日《法治日报》)

双方对事实认定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中央部门既已展开独立调查,真实数字不会是谜。但不管结果怎样,于当地而言,都难逃尴尬:不管是6000余亩,还是1.33万亩,数字都来自当地官方,乌龙由何而来?

换句话说,就算“万亩防护林被毁”的报道有误,错不在媒体,当地官方数字“失误”应为此担责。《酒泉市关于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交办群众投诉问题查处情况(2016-43号》上清楚地写着:“全场(指阳关林场)经营总面积25700亩,其中防护林13300亩”。另一份1997年《国营敦煌阳关林场关于发展优质葡萄基地的可行性报告》中显示:现经营面积25000亩,其中防护林14000亩,与报给中央督察组的数字基本一致。

可忽然间,这个林场的防护林面积就变成了“约6500亩”,而且是“长期以来只有6000余亩”;暂且抛开“剃光头式”砍伐,单说数字问题,何以如此“不严肃”?

如果说,“长期以来只有6000余亩”是真实数字,则需要解释:13300亩或14000亩的数字当初从何而来?是因为相关单位给报错了,还是测定出错?抑或是为了多要资源,虚报了面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应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绝不能含糊。

而如果说,13000亩为真实数字,“剃光头式”砍伐行为被曝光后,防护林面积一下子给缩水了一半,是否为逃避责任而搞的数字造假?这样做显然是愚蠢的,只能让问题更复杂、错上加错,制造出更多“节外生枝”的责任。

对待舆论监督、上级检查,一直以来就有一种现象:有些部门、官员面对暴露的问题,首先不是反思、整改,而是想通过造假、撒谎等方式给自己开脱,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敦煌毁林案”中的“数字乌龙”是否存在这种问题,有待调查。但不管是什么情况,当地有关方面面对官方数字与媒体报道、与历史数字不符的情况,不给出合理解释就匆匆对外发布的做法,都难言慎重,至少是对政府公信不够负责。

新闻推荐

他山之石 牵着骆驼去上班

□张传旭如果让我选择一种动物与我相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骆驼。我出生在海边,以前从没见过骆驼。是否在某个动物园...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