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焦“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论坛 强化文物挖潜和传承 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

桂林晚报 2020-06-14 11:09 大字

论坛现场。记者滕嘉摄

本报讯(记者梁亮庄盈)6月13日下午,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重要内容之一,“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论坛在桂林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紧扣论坛主题分享经验做法,交流工作思路。自治区副主席李彬、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桂林市市长秦春成,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等先后在论坛上发言。

李彬在致辞时表示,广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文物资源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264个,馆藏文物97万多件(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8座,中国传统村落278座。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致力于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广西将加强文物保护跨区域合作、大力发展文物经济、强化文物挖潜和传承,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让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关强在以《文物保护利用赋彩全面小康》为题的主旨发言中说,全国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是横亘在广阔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的“国之瑰宝”,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物质载体。全国文物系统将坚持保护研究优先,加强价值挖掘阐释,推动跨界融合发展,让文物之光穿透历史、照亮现代中国小康之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谱写别样精彩的文物篇章。

立足2020年、谋划“十四五”、放眼2035年,文物保护利用赋能添彩经济社会发展正当其势、大有可为。他在发言中对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5点建议:凝聚保护共识,全面深化改革,更大力度融合发展;全要素保护、全流程管理,更好守护文脉薪火;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更好讲述文物故事;补齐让文物活起来短板,更高水平开放共享;实施文物领域“新基建”,更高质量推动发展。

秦春成也在论坛上发言。他以《文物保护利用的桂林实践》为题,对桂林的文物保护成果及先进做法进行了讲述。

作为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桂林名胜古迹众多,文物遗存丰富。近年来,桂林市树牢“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将文物保护利用纳入全市中心工作,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出台《桂林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总体方案》,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工程,唱响“整理抢救、研究包装、保护利用”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三部曲,探索出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下一步,桂林市将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实践创新,力争打造资源集聚、要素集约、业态集群、效益集成的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全国示范标杆,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增光添彩。

论坛特别嘉宾、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作了《文物保护利用感悟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主题演讲。甘霖等来自区内外的嘉宾和文保专家学者,也纷纷结合当地文保工作实际进行了发言。

论坛由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主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韦凤云,市政府秘书长丁东弟参加活动。

新闻推荐

全市文艺创作由“高原”迈向“高峰”

会议现场10日上午,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工作会议在兰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市文艺事业总体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根据...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