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文艺创作由“高原”迈向“高峰”
会议现场
10日上午,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工作会议在兰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市文艺事业总体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根据会议精神下一步将大力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全身心投入精品创作,构筑兰州市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推进全市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
文艺创作项目有了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有关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决策部署,通过各种形式创作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很多项目有了历史性突破。
其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牢牢把握精品创作的政治方向、文化导向、价值取向,摄制了《我的解放时刻——兰州》《百城百战之喋血兰州》等红色影片20余部,撰写《王学礼传》等红色书稿10余本,拍摄了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等主题宣传短片55集,很好地发挥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制定出台了《兰州市文艺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兰州市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近年来,全市扶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269个,资助文化产业项目67个,发放扶持资金9600万元。通过1:1配套奖励政策,对49个获得国家和省上奖项的文艺作品进行奖励,发放资金84.2万元。这些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奖励,对引导全市文艺创作方向、推动重点文化项目发展、破解资金投入难题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市文艺精品创作涌现新高峰
2016年以来,全市文艺精品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先后创作电影电视剧36部、纪录片56部、歌舞剧45部,以及各类书法、摄影、美术作品等共计23111部。而仅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就有32部荣获国家、国际奖项,45部荣获省级奖项。
其中,电影《丢羊》获第17届华表奖最佳农村电影奖,《芬芳》获第16届伦敦世界电影奖;电视剧《长征大会师》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电视剧提名作品奖;纪录片《踢球吧,孩子》获第32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奖,《决战兰州》获第24届中国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奖。
此外,还有舞台剧《天鹅湖》、秦剧《廉吏于成龙》、戏剧《牛宝与狗蛋》《局》、歌曲《不忘初心》等作品也都荣获国家、省级文艺奖项。更有近万件书法、摄影、美术等作品参加了国家、省上各类展览并获得了名次。
为文艺人才培土壤、搭平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兰州市还坚持为文艺人才培土壤、搭平台,启动实施了“金城文化名家”工程,评选出涵盖思想政治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专门技术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具有较高水平成果的领军人才99名。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10个“金城文化名家”工作室,推举了5名“首席专家”、5名“青年专家”。
目前,兰州市已拥有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女作家“三俊”,女书法家“三俊”,女画家“三俊”、女音乐家“三俊”、中国画“陇上三杰”、油画家“三杰”等,还有敦煌文艺奖终身奖获得者。
在这些人中,不仅有好的编剧、导演、演员,也有充满热情的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还涌现出一批懂市场、会运作的影视制作者和创作团队,全市文艺创作门类不断健全、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为进一步做好文艺精品创作储备了人才、夯实了基础。
借力优秀作品迈向更大舞台
据了解,通过倾力打造的优秀文艺作品、品牌文化活动,兰州市正逐步走向更大、更高的舞台。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兰州演艺集团200余名优秀演艺人员亮相国庆大庆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表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千人交响乐”演出。
特别是,由市委宣传部打造的《金城讲堂》品牌工程,先后邀请莫言、余秋雨、薛其坤、康震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214人,在兰州市开展了文化讲座、文化沙龙、书法沙龙、文学时间等活动320场,线上线下受众达330余万。
此外,兰州市还先后举办了百名全国知名书法家写兰州、百名兰亭奖获奖作者写兰州、百名国内外著名摄影家拍兰州等“百字号”书法文化创作活动,邀请苏士澍、孙晓云、郑晓华等742位文化大家,以不同方式聚焦金城、书写兰州。同时,还以文化“七进”的方式,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等活动959场,为全市文化文艺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尤其是,兰州市还历时3年编撰完成了《兰州通史》。可以说,作为体现兰州历史文化、延续文脉、资质的地方史学著作,《兰州通史》的问世填补了兰州多年缺少历史纪实书籍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兰州文化的影响力。
市文旅局围绕中心任务加强精品创作
在当日会议现场,兰州市各宣传文艺系统相关负责人以及金城文化名家,女作家、女书法家“三俊”,中国画、油画家“陇上三杰”等文艺界工作者悉数到场、欢聚一堂,他们用激情洋溢的发言总结了往日丰硕成果、勾画着未来美好蓝图。
“坚持‘守文化’与‘强自信’共进,坚持‘在场感’与‘当下感’共鸣,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共增,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共赢。”发言中,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彦群以4个“坚持”分享工作的方式十分鲜活、新颖,一下子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
他说:“我们秉承核心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院团建设,全面打造传播网络,以精品创作振兴传统艺术、打造文艺舞台,发挥《大梦敦煌》既有阵地优势与国际商演模式,推动《大梦敦煌》国外演出1500余场。”
“近年来,我局在繁荣文艺事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对照全国先进城市,对标全市发展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王彦群诚恳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紧紧围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中心任务,加强精品艺术创作,优化创作生产环境,推进文艺创新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城关区艺术创作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近年来,城关区始终按照新时代文艺作品“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标准,注重引导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自觉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使艺术创作更接地气、作品更有生气、演出更有人气,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目前,由城关区扶持制作的《新牛肉面的故事》点击量已经超过了3.6亿人次,是全省截至目前点击量最高的一部网络剧作。”城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淼的发言充满了自信:“在今年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城关区还创作推出了《最温暖的暖》《天使归来》《红马甲蓝马甲》等抗疫主题歌曲,歌曲MV在腾讯视频等主流互联网媒体滚动播出,凝聚了全区人民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鼓舞了社会各界坚决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下一步,城关区将进一步在文艺创作理念、手段、机制上强化创新,以创新带动艺术高效能传播、高质量发展。”她说:“我们将建立艺术精品创作题材库,以工程化、项目化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切实做到创作一批、打磨一批、筹划一批、储备一批。特别是,一定要立足城关区特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黄河之滨小剧场,创作推出一批实景版旅游演艺,为游客提供‘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的全天候旅游体验。”
七里河区健全奖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近年来,七里河区坚持“以文惠民、以文育民、以文乐民”和“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文化实惠”的指导方针,组织开展了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宣传党的好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文化创作活动,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展现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
“虽然,我们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来看还存在氛围营造有待加强、文艺作品层次有待提升、作品影响力有待扩大等不足。”七里河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查永国在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今天的会议为新的起点,创作更接地气、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等形式,积极鼓励引导社会专业文艺团队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
他说:“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文艺创作取得优异成绩的乡镇街道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力求充分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深挖文艺“富矿”、对标文艺大奖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从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文艺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
根据会议要求,下一步市文旅局、兰州广播电视台、市文联、兰州演艺集团将对标“五个一工程”“文华奖”“华表奖”“敦煌文艺奖”等国家和省上奖项的评选标准,制定年度精品创作计划,加强部门协作,力争各艺术门类每年都能推出1至2个精品力作。
会上强调,兰州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量的先进典型事迹,可挖掘、可开发、可利用的文艺“富矿”很多,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广泛的题材和充足的素材,要紧紧围绕这些优势资源和主题主线,做好文艺选题,创作文艺精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新闻推荐
6月8日,“你是人间四月天”——甘肃文旅致敬医务人员健康休养活动首发仪式在兰州火车站举行,首批甘肃省抗疫一线的200余名...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